家住瓊林的我小時候常到小徑武威戲院看電影. 經過小徑轉彎要上去武威戲院時不經意的發現一棟很醒目的建築我們管她叫「軍樂園」. 常常有阿兵哥在排隊.當時相當好奇....
''大丈夫效命疆場.小女子獻身報國'' : 這是一句831流行的對聯.其實就是當年它存在的最佳寫照..
大陸變色,政府退守金馬,當時跟著撤退的國軍,大都是身強力壯的青年,為了解決其生理需要,於是設立軍中樂園....
這張照片相當珍貴...其對聯: '' 服務三軍. 鼓舞士氣 '' 中間那面牆是總政戰部的標誌..
家住瓊林的我小時候常到小徑武威戲院看電影. 經過小徑轉彎要上去武威戲院時不經意的發現一棟很醒目的建築我們管她叫「軍樂園」. 常常有阿兵哥在排隊.當時相當好奇....
''大丈夫效命疆場.小女子獻身報國'' : 這是一句831流行的對聯.其實就是當年它存在的最佳寫照..
大陸變色,政府退守金馬,當時跟著撤退的國軍,大都是身強力壯的青年,為了解決其生理需要,於是設立軍中樂園....
這張照片相當珍貴...其對聯: '' 服務三軍. 鼓舞士氣 '' 中間那面牆是總政戰部的標誌..
據金門縣政府發表統計,敵砲射擊自八月二十三日迄十月二十六日止,民眾死亡九十九人, 重傷九十六人,輕傷一百五十六人,房屋全毀二千六百八十二間,半毀二千四百八十九間, 牲畜死傷甚多。
金門戰時救災委員會,為及時救濟傷害民眾,經即動用大陸救災總會匯寄金門的救濟款,每 當砲戰結束之當日或次日,發給死亡者每人卹金一千元,另華僑協會捐助八百元,重傷每人 慰問金五百元,華僑協會捐助五百元,輕傷者由華僑捐款每人發二百元,房屋全毀,由救災 會發四百元,半毀二百元,這些房屋遭受破壞的民眾,他們不是遷居,就是住在壕洞內過著 砲火下的戰鬥生活,他們都表示決在廢墟中重建自己的家園。金門砲戰後,民眾所需的救濟 金,及醫藥器材,都均自大陸救災總會先後匯寄救濟金七十萬元,及米麵等物資三九○噸, 華僑捐款廿餘萬元及農復會、紅十字會總會補助藥品等近卅萬元,所有輕重傷民眾,皆由金 門衛生院免費治療,由金門縣府供應全部膳食,並獲軍方衛生單位作技術上之協助,已先後 達成任務,輕傷者現已全部痊癒,重傷患除卅九人送台灣省各醫院治療外,金門衛生院現只 有住院重傷患二人,及病患多人。
以下是國外電視1958的畫面
總統蔣公中正。二十餘年間,巡視金門達三十次。駐蹕一百五十二天。指示強化防務,屢殲犯匪,戰果輝煌。手諭建設金門為三民主義模範縣,以作光復大陸建設藍圖。並發表言論、文告,昭示世人,強調無金、馬則無台澎,有台、澎便有大陸之金門戰略價值
這支影片是我自行剪輯...不好還請見諒!!
裡面有巡視擎天峰.長城堡等據點..及一些著名景點....
中央公路連通金城及山外兩大城是金門最筆直的公路
六十六年六月廿二日晚,時任總統府戰略顧問的一級上將胡璉 (字伯玉) 病逝臺北,享年七十一歲;七十七年六月廿二日,中央公路更名為伯玉路,並在小徑圓環豎立胡璉將軍紀念銅像一座,用以紀念胡伯玉將軍。
金門早年境內道路,皆係羊腸小道,迂迴曲折,僅同安渡頭與後浦間有一石砌道路,民國十九年,縣長李敬仲籌開後浦至官澳公路,至二十三年,路基大部完成,廿五年縣長鄺漢續建,十一月由廈門松記建築公司以一萬九千七百五十元承建沙美、中蘭、瓊林等處橋樑。
紀66、美國艾森豪總統蒞華訪問紀念郵票:
金門自八二三砲戰之後,名馳中外,為表揚此次聖戰,及三軍空前勝利與保衛金馬重要性,交通部郵政總局特以保衛金馬為題,發行普通專9郵票一套四種,於四十八年九月三日第五屆軍人節發行。
在太武山西麓,地名山內埔,建於民國四十一年,為陣亡公亡將士埋骨之所,前有忠烈祠,祠前立先總統蔣公親題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陰鐫金門太武山公墓序。碑坊及祭堂。
附註 : 古寧頭戰役結束後,為使在戰場為國捐軀英靈的遺骸能有歸宿,首座軍人公墓於太武山谷建造,於民國41年秋天籌劃,從勘察設計到施工完成,歷時八個月,至於整個移靈安厝的作業,則在民國42年2月開始進行。
有中樞各首長陳誠、鄒魯、于右任、丁惟汾、王寵惠、周至柔、郭寄嶠、賈景德等題字。環墓公路,集於牌坊,直出十字路而通至無愧亭。共佔面積九八○餘平方公尺,兵工建築,附火葬場,現縣政府派員專司管理。
此為其入口牌樓..年代為初建不久
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總統下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並派遣美軍顧問團(MAAG: 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駐台..
此後近30年..眾多美國軍人及眷屬飄洋過海抵達台灣..他們當中..有些人僅短暫停留.來去匆匆.在台的異鄉生活猶如過往雲煙..有些人則在此娶妻生子.即使1979年台美斷交.待到最後一批美軍撤離.仍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
這是民國45年的影像...老蔣和金防部司令劉玉章將軍(在老蔣身後)在金門某地和美軍顧問團的合照..
金門為反攻前哨基地,自民國卅八年十二月設置金門防衛司令部,由司令官統率三軍指揮作戰。四十五年七月起,司令官並兼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以一元領導戰地黨政軍民,平時從事地方建設,戰時發揮統合戰力,以遂行聯合作戰。
歷年戰備設施,已日益堅強,不僅確能固守金門,更能擔負反攻任務,達成戰爭勝利目標。其歷任司令官及對戰地重要措施概要如下:
台灣電力公司執行綠色電力政策,看上金門外島風力發電條件。台電風力發電工務所主任陳武雄今天會同金門縣政府會勘,認為東半島后扁海邊是絕佳地點,希望在九十八年裝置機組發電,紓解能源壓力,並配合地方發展觀光。
經過初步調查,金門的平均風速為每秒五點七一公里,最多風向為北北東風,為適合開發風力發電地區。
金門縣政府建設局、工務局、地政局等單位進行風力發電場址會勘,一致認為金沙鎮后扁海邊是最佳地點。
預定八組風力發電機...那天去已完成2組..
擎天水庫 - 位在高坑村南郊太武山麓,於民國五十七年十月開工,次年十月竣工,由台灣省水利局派員設計,駐軍天山部隊兵工構建,為金門第一座混凝土重力壩體,長一百四十五公尺,高十九公尺,環湖道路八百零七公尺,滿水位面積四點四公頃,總計蓄水量二十五萬立方公尺,是為了解決太武山區駐軍用水需要,完工後由先總統蔣公繼太武坑道擎天廳之後,命名為「擎天水庫」。
此為擎天水庫管制室...以廢棄
八二三砲戰期間,中共對金門實施火砲封鎖,我方爲突破中共的封鎖,利用登陸艇和LVT實施金門運補。
民國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農曆中秋節),運補船在料羅登陸搶灘,當天金寧大隊榜林民防中隊輪值擔任岸勤任務,頭晚尚因應由何人率隊前往,中隊長(許加壯村長)與副中隊長(江導副村長)爭著要帶隊,一直僵持不下,最後還勞駕鄉長李智中出面調解,鄉長認爲在砲火下執行岸勤任務,副中隊長江導因受過較嚴格的軍事訓練,比較適合這項任務,因而裁定由副中隊長江導擔任領隊前往。當集合隊員時竟多出一個人,經清點發現多出呂主權一名,副中隊長江導說:「前幾天你不是已經出過公差了嗎?這一次你可以免去啦!」呂主權說:「今天是榜林村全體隊員擔任岸動工作,不同於一般公差,我弟弟主賜及好友都參加了,我也要和們患難與共。」
結果在灘頭執行搶運時,敵砲非常猛烈,不幸呂主賜首先腿部中彈受傷,血流如注,行動困難,呂主權見狀,爲救護乃弟,也遭敵砲擊中,經救護隊送往醫院治療,因擊中要害,回天乏術,兩兄弟便不幸爲國捐軀,與世長辭;王天生也在執行此次任務中犧牲。受傷者有楊忠砲、許加勇…等六人。民防隊在戰爭中確實發揮了保家衛鄉的功能,也對國家付出很大的貢献。
當時金門防衛部胡司令官聞悉,非常悲慟,特題頒「滅共保鄉」匾額及撫恤金八千五百元
金門也有高爾夫球場? 以前的確是有的..大概是民國50-60年帶左右.那時島上有有很多美軍顧問...金門高爾夫球場建造歷史: 金門高爾夫球場歷史..
根據胡偉生先生所述如下: 老照片的高爾夫球場就在現在的青青農場附近〈也是小時候牧馬場旁〉,這球場專供西方公司高級人員打球,美國西方公司人員〈美軍顧問團〉,一部分人住在太武山坑道,一部分人駐紮在我家鄉溪邊附近,看老照片與影片引起我許多童年回憶。
http://tw.myblog.yahoo.com/jw!PKUBVV.RGBJ0HYX4lSN06QpjRfJL3g--/article?mid=3689&sc=1#3704
照片為金門高爾夫球場之指標,以箭頭指示遊客球場所在之方向
此地原為林務所之太武苗圃,佔地約26公頃,不僅是金門島上原生植物、溼地生態的大觀園,且與一般植物園最大不同之處,就是還保留了碉堡、彈藥庫等,放眼世界各地的植物園,如此獨樹一幟者恐怕亦不多見。
經整理過的砲堡...等等還有原味的....
尤其是1958年「八二三」砲戰之後,「陳景蘭洋樓」成為金門官兵休假中心,內部有客房、餐飲部、百貨部、康樂廳等,必須是有功官兵才能入住,可以說是戰地的「國軍英雄館」,首任休假中心主任還是少將官階,顯示出軍方的重視。
照片出自: http://taiwanimage.gio.gov.tw/photo/photo_detail.php?serial=103845
為民國55年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