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金門日2012/10/03報副刊文學: 回顧古寧頭戰役緒戰            作者: 鄭瑞堅

 

一、前言
去(100)年3月間,金門太武山海印寺在進行環境整建工程時,發現一塊紀念碑,金門日報記者張建騰先生從3月23日起至9月3止,針對「殘碑出土」這一專題,連續報導7次,其內容主要是碑的歷史考證,以及金防部對這一塊歷史文物將如何保存的方式,做了詳盡的報導,使鄉親膫解這碑石的歷史淵源,前11師師長劉鼎漢將軍長孫劉國青教授,也提供了珍貴史料及照片,使專題報導更加的珍貴及感人。近期我閱讀31團團長陳以惠的紀念專文,以及18軍參戰前輩張楓先生於民國68年所寫的「古寧頭大戰」乙書,兩人著作當中均有一段內容在敘述這一塊紀念碑緣由,亦就是11師31團於民國38年10月9日參加古寧頭戰役的大嶝島緒戰後,為紀念為國犧牲的官兵而建立這一座碑。為了讓鄉親知曉大嶝島緒戰的史實與官兵英勇作戰的概況,特蒐整相關資料完成戰史回顧,並對壯烈殉職的戰士表達悼念。

 

二、戰前我軍情勢
民國38年8月15日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成立,公署轄台灣及蘇、浙、閩、潮、汕等沿海區域,負責轄區軍政大計。8月17日福州淪陷後,金廈岌岌可危,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陳誠將軍於9月11日前往廈門視察,並發表談話以鼓舞士氣,午後陳誠長官在副長官羅卓英將軍陪同下,專機飛往汕頭,與12兵團司令官胡璉將軍晤商軍務。胡璉將軍著作「泛述古寧頭之戰」(以下簡稱泛文)中曰:「九月底,羅卓英將軍啣陳辭公(誠)之命,來調軍隊。」所言就是這一件事。
據情報顯示,共軍陳毅第3野戰軍所屬10兵團(轄28、29、31軍)將進犯金門,金門守軍22兵團李良榮司令官(轄5、25軍)的所屬兵力,顯然不足亟待增援,否則共軍來犯,金門難以確保。本來12兵團隸屬廣州方面薛岳將軍管轄,不屬東南軍政長官公署的戰鬥序列,但胡璉將軍在泛文提到「璉乃陳辭公(誠)之舊部,羅將軍亦係璉之昔日長官,璉又受領袖蔣公面示『保衛台灣』之使命。於情於理,均不敢卻。」再加上12兵團在國防部之補給名單上只有2個軍,胡璉兵團現有3個軍(18、19、67軍)。因此,胡璉將軍同意其所屬18軍(軍長高魁元將軍)增防金門,真是天佑金門,如果當時金門沒有12兵團的增援,在兵力懸殊的狀況下,戰局的結果又將如何?正如胡璉將軍所言:「當時18軍若不先到金門,19軍亦不續到,則金門存亡,實難逆料。」

 

三、戰前共軍情勢
依林強、魯冰主編的「葉飛傳」所述,共軍10 兵團8月17日「解放」福州之後,召開作戰會議,決定9中旬發起漳廈金戰役,整個戰役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殲滅以漳州為中心的金廈外圍國軍;第二階段則攻擊廈門、金門。9月19日共軍開始發起漳廈戰役,先攻佔漳州,控制進攻廈門、金門有利陣地,爾後視情況同時或先後奪取廈門、金門。戰鬥不到一天,漳州守軍國軍8兵團就失守撤退廈門。
9月26日共軍10兵團在泉州召開作戰會議,討論金廈戰役的作戰方案,計「金廈同取、先廈後金、先金後廈」三案。經過逐案分析及權衡利弊後,葉飛決定「金廈同取」。10月4日共軍10兵團下達作戰預令:31軍、29軍攻取廈門,28軍攻取金門。10月7日10兵團將「金廈同取」方案上報三野請示,10月11日共軍三野電覆「同意你們來電部署,依戰役及戰術要求,最好按來電同時攻殲金廈兩地之敵。」但電文也提醒10 兵團「金廈同取」是否完全有把握?如考慮條件比較成熟,則可同時發起攻擊,否則是否以一部兵力鉗制金門之敵,首求攻殲廈門之敵,此案比較穩當,要求10兵團依實情辦理,自行決定。
10兵團依據三野的覆電再次召開軍事會議,研討時28軍提出「船隻嚴重不足,無法滿足渡海作戰所需」問題,葉飛最後在會中裁決,將作戰方案由「金廈同取」改為「先廈後金」,28軍進攻金門的任務不變。為了先摒除金門北方的屏障及有利爾後由北向金門發起攻勢,共軍企圖先奪取大、小嶝島。中共學者劉統所著「跨海之戰金門、海南、一江山」乙書,就提到「在廈金戰鬥發起之前,為了掃清外圍,葉飛命令28軍84師251團和29 軍87師259團,先攻佔金門以北的大嶝島和小嶝島。」

 

 

四、大嶝島戰術價值
大嶝島屬金門縣所有,蕞爾小島大嶝與小嶝是金門北海域一個戰術要點。乾隆年間「同安縣志」記載浯島(金門)幅員,並謂「二嶝守內港之邊,二擔捍外港之門,烈嶼當兩島之軸,而海疆之無勢,概見於此矣!」
大嶝島面積9平方公里,是東西寬、南北短的倒三角形小島,西北部為平坦的鹽田,東南部為丘陵地。島北部距大陸蓮河、東園、梁厝及江厝等地均約1千公尺左右,島北面、西面與大陸之東園、梁厝、江厝連接成一片,無需舟筏可徒步通行,島南面距大金門約6千公尺,可藉舟楫通航,島東面距小嶝島約2千公尺,海水退潮時與小嶝島相連,成為大陸向東延伸的小半島,可涉水通行。因此,大嶝島就其地理位置言,是金門監視大陸的前哨,也是防衛金門的屏障;另可控制大陸圍頭與澳頭間的海上交通,控領大嶝島則能阻止敵人由北向金門進犯,若遭敵佔領,金門北方的屏障將喪失,敵可作為其進犯金門的跳板,後來共軍28軍84師主力進攻金門古寧頭時,就是從大嶝島發航,可見大嶝島有其戰術價值。

 

五、11師31團接防大嶝島
25軍40師(轄118、119團,欠120團)於民國38年9月間,奉22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將軍之命駐守大嶝島,師長范麟將軍以上下蟳窟與雙滬連成之線,將全島區分為東西部,118團(欠第3營)防守東部,119團防守西部,118團3營任預備隊,師指揮所位於島東南端陽塘高地,各部隊延島北面及島內村舍構築野戰工事,以師指揮所陽塘高地為核心,形成面式據點防禦陣地。
民國38年元月,國防部任命胡璉將軍為第2編練司令部司令官(轄10、18、67軍),首先編成的就是11師,4月底編組完成,並積極訓練官兵及充實裝備,5月恢復12兵團番號,爾後10、67軍合編為67軍,交警總隊與江西保安團編成19軍,加上原18軍,還是有3個軍的兵力,9月間兵團主力集結潮汕地區。
民國38年10月7日,18軍奉命增援金門,航行至大小金門海域時,軍長在萬國輪召集副軍長、參謀長、政工、情報、作戰處長,對11師33團團長下達口頭命令,奉湯恩伯總司令指示33團於10月10日前往廈門遊行,以展軍威。之後軍部電令11師,指示31團長陳以惠率部於10月9日夜登陸大嶝島接替40師防務,俾利40師調整至廈門作戰(詎料共軍來犯40師無法撤離)。31團團長在船上臨時接到命令,一切皆無準備,情況茫然,僅收到五萬分一金門地圖一幅,對島的地形不熟,至於潮汐、敵情亦不知。10月9日上午,31團於水頭整補後,下午16時發航,由於機帆船不足,團長指示先載運步兵營,團直屬部隊等船回航後,再載運前往大嶝島(作戰時團直屬部隊尚未登岸)。
軍長之所以命令11師31、33團分別前往福州遊行及接防大嶝島,主要就是11師在師長劉鼎漢將軍領導下,是軍的精銳部隊,相信可以達成上級交付之任務。張楓先生在「古寧頭大戰」乙書內記載「11師31團兵員充足,訓練與裝備雖非臻上乘,但較其他友團,尚稱不惡。」陳團長亦說:「31團多是老兵,作戰經驗豐富,訓練、裝備也很好。」

 

六、作戰經過與影響
共軍為掃除金門北方的屏障大嶝島,俾利爾後進犯金門開創有利態勢,於民國38年10月9日午後6時(一說晨6時)許,溪東、蓮河及蔡厝共軍砲兵,突向大嶝島砲擊,共軍28軍84師251團2營和29 軍87師259團1、2、3營,共計4個營兵力,在砲兵火力掩護下,分由梁厝、江厝等地,於10月9日晚20時左右,乘退潮之際,涉水徒步向大嶝島北面及西面(259團向上下蟳窟方向、251團向雙滬方向)展開猛烈攻擊,企圖會師陽塘高地。據參戰前輩的回憶錄,有關作戰經過綜述如下:
敵與我守備部隊發生激戰後,10月10日零晨1時左右,我軍陣地大部遭摧毀,官兵傷亡慘重,被迫退守山頭、上下蟳窟至雙滬連成之線,零晨3時,我119團於上下蟳窟與共軍發生爭奪戰,10月10日拂曉前,范師長為保存戰力決心放棄上下蟳窟,退守陽高以北(山頭)與雙滬之線,並於天明前完成部署調整,迄10月10日上午11時,預備隊對山頭當面之敵實施逆襲,迫使共軍後退。
11師31團航行途中,機帆船遭砲火擊中,造成傷亡,到達大嶝島時無小舟艇接駁,官兵只好涉水登岸,與40師會合時,大嶝島已陷落過半,團長下達決心:先登陸的1營沿海岸線,由南向西向北攻擊,2、3營陸續登岸後,逐次加入戰鬥,企圖在落潮時截斷大嶝島通往大陸之路,將敵包圍在島上殲滅之。惟40師師長不同意,認為敵眾我寡,31團應守住島南方高地,以待40師申請海軍艦砲支援,但陳團長認為大嶝水域平淺,軍艦無法到達,仍要求其所屬部隊繼續依計畫攻擊,攻擊中1營營長劉新民不幸殉職。范師長針對陳團長不聽指揮乙事,電報向高魁元軍長報告,軍長特電陳團長「應服從命令,不得擅專」,31團於是將部隊撤回高地,構築防禦陣地。10月10日下午17時,40師命31團增援1個營兵力,向雙滬方面共軍左側翼攻擊,重創共軍後,戰局才暫趨於穩定,雙方對峙山頭亙雙滬之線,嗣後范師長考量敵多我寡,為保純存實力,下令轉進雙滬地區恢復陣地,相機殲敵。
10月10日午後,22兵團李良榮司令官親率海上縱隊司令吳貞,搭乘快艇前往大嶝督戰,並激勵官兵士氣。李司令官認為大嶝守軍孤懸,支援不易,10月10日16時乃下達命令:「應主動設法向金門本島轉進」。當31團接到轉進命令時,陳團長請示范師長如何撤退,范師長告以乘船回金門,陳團長派員前往海岸查看,並未發現船隻,頗感焦慮,幸好40師118團長歐陽維發是陳團長的雲南同鄉,在其協助下,得以撤回大金門,否則31團官兵將戰死在大嶝島上。
歐陽團長真的是31團的恩人,因歐陽團長駐防大嶝島較久,對週邊的地形瞭解,知道退潮後大嶝可以徒步至小嶝。因此,兩位同鄉團長決定,天黑後如果沒有船隻來接運,兩團就先涉水到小嶝,然後再見機行事。兩團協調後,31團開始偵察地形,瞭解落潮時間,並部署掩護部隊,作萬全的準備,俾利全團的安全撤退,果不其然並沒有船隻接運,歐陽團長派員依計畫引導31團官兵下海涉水至小嶝島,所幸共軍並未發現31團撤退,惟離開大嶝島1小時後,槍聲大作,火網密集,該團官兵知道尚未脫離險境。據張楓先生「古寧頭大戰」所述31團「繼續前進,當時水深退至膝,偶爾及胸,水中四顧茫茫,莫辨東西,而金門官澳之探照燈不時照射,少數士兵走錯方向,幸而是時月亮由東方適時升起,陳團長憶及日間所看地圖,小嶝適在大嶝之正東方,乃傳令萬一失去連絡,可以月亮為方向前進,故得以挽回若干之錯失。」
31團概於10月11日凌晨4時到達小嶝,立即與軍部連繫,11日0830時,金門派機帆船兩艘前往小嶝,由11師副師長翟連運接31團回金門,副軍長蕭銳於官澳灘頭迎接,遺憾的是擔任撤退掩護部隊3營4連1排,戰到最後一槍一彈,壯烈犧牲。嗣共軍28軍84師251團3營於10月12日攻佔小嶝,緒戰結束。
31團因戰力受損嚴重整補不易,戰力難以在短時間回復,遂歸18師作戰管制,任該師預備隊,古寧頭戰役時,31團於10月25日拂曉奉命延海岸向西攻擊敵人,推進至古寧頭東北方海灘時,焚毀共軍擱淺的船隻,使其無法回航,另生擒共軍八百餘人。
依據40師師長范麟將軍所著「金門保衛戰之緒戰-大嶝島戰鬥」乙文,范師長引用民國38年12月10日,台灣保安司令部彙編俘供第三集「匪軍進犯金門經過」的內容,提到「匪軍最初計畫,本擬於民國38年10月9日先行略取金門北部之大小嶝島,三日後(10月12日)即以其第28軍對金門,第29軍、第30軍對廈門同時發動攻擊,圖一舉殲滅我軍。熟知進犯大嶝時,即遭遇我軍猛烈阻擊,迨10月12日戰鬥始行結束,打破其預定計畫。……匪乃放棄原案,改以10月15日先攻略廈門,一週後再攻金門。」由上一段的記述可知,大嶝島之戰影響共軍變更其作戰方案,因共軍改變作戰方案,使得我軍有更多時間(12天,10月12-24日)完成作戰整備。因此,大嶝島緒戰有其不可磨滅的戰蹟。

 

 

七、紀念碑緣起
11師劉鼎漢師長的「憶金門古寧頭大捷」說:「敵我作戰竟日,匪軍傷亡慘重,我亦陣亡營長1員,連長2員及官兵3百餘人。」為何會傷亡這麼慘重,據參戰前輩陳明昭先生(40師118團3營士兵)說:「共軍進犯大嶝島的作戰方式很特別,他們擔任第一線衝鋒的部隊,全都是手執手榴彈,拿著槍的士兵殿後,而且有共軍幹部尾隨後面鞭策作戰;他們擅長發動人海戰術,其目的就是要先消耗我守備第一線之彈藥。」共軍的人海戰術,使得大嶝島守軍傷亡很多,所以31團撤回金門後,各級長官前來慰勉。參戰前輩章乃安將軍(31團3營營長)接受訪問時表示:「18軍軍長高軍長親赴官澳慰問,他見我團官兵手腳傷痕累累,瞭解此次任務的艱困與危險,我團仍能戮力完成使命,特別表示嘉許與慰問。」
張楓先生在「古寧頭大戰」內記載「31團撤退返金後,湯恩伯總司令賞銀元3千元,陳團長感念官兵之英勇,以及陣亡將士之壯烈犧牲,全部賞金用於建造紀念碑一座,位於太武山旁,以期忠魂長伴青山,藉慰劉故營長新民以下為國犧牲之健兒英靈。」31團陳以惠團長在民國68年7月13日,近代中國出版社所主辦「金門大捷30週年」口述歷史座談會時,亦作上述內容之發言。參戰前輩張楓先生曾為紀念碑事,函詢前駐金門的作家侯人俊(任真),獲覆:「因年久失修,碑落水中。」另外,求證丁思岑將軍,告知碑文係劉鼎漢(金軍)將軍,以詩為文親撰。
紀念碑經過籌劃後,何時舉辦揭幕及公祭典禮,劉國青教授得到軍友蔡先生提供的民國39年8月1日的「正氣中華報」,該報有以下的報導:「甯都部隊為紀念大嶝島古寧頭兩役陣亡將士,特於26日(劉國青按:39年7月26日)上午10時設牲禮於太武山忠魂塔前,舉行公祭典禮,劉部隊長(劉國青按:陸軍11師師長劉鼎漢將軍)率各部處官佐,冒雨上山,親自主持祭奠,與祭者千餘人,無不雍容肅穆,極盡哀榮,旋由劉部隊長講述諸陣亡將士忠勇事蹟,海鱷部隊(劉國青按:陸軍14師)政治部陳主任(劉國青按:31團團長陳以惠)講述各陣亡將士作戰經過。繼由參謀長、各大隊長及代表等,相繼致詞,至12時許禮成。」
紀念碑出土後,金防部先暫置太武山明德公園胡璉將軍紀念館保存,並積極與縣政府民政局、文化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協調安置方式,以妥善維護這一塊具有歷史價值文物,最後達成協議安置於古寧頭和平紀念園區內,並配合去(100)年8月23日823砲戰53週年紀念日,以及「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和平祈福日」,所舉辦敲響和平鐘活動時,開放民眾參觀及追思。有關11師31團陣亡將士亦於去(100)年9月2日入祀太武山忠烈祠,以表彰為國捐軀的英勇官兵。

 

八、結語
31團團長陳以惠所寫「金門古寧頭之役瑣憶」內,說他在創造戰史,因「我讀過很多戰史,可沒有像我們由大嶝向小嶝撤退同樣的戰例,涉水撤退說來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這次撤退是敵前撤退,既要部署安全掩護,又要配合潮汐。……如此完成海島敵前撤退,你說,古今戰史,有過這樣一段相同的戰例嗎?」座談會時,陳以惠團長亦說:「民國38年10月10日的大嶝島之役,似乎比聞名中外的古寧頭之役來得艱鉅。」
大嶝島之役是共軍8月17日攻陷廈門之前的前哨戰,雖然規模不大,但對古寧頭戰役之影響深遠,我軍雖然犧牲慘烈,但打亂共軍攻打金廈的佈局,同時我軍也爭取到12天的作戰準備,使12兵團19軍適時增防金門,兵力形成局部優勢後,殲滅來犯共軍,其貢獻正如11師師長劉鼎漢將軍的悼祭詩所言:「為祖國爭獨立自由而戰死伙伴們喲,勝利歸於你們,榮譽歸於你們!」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215273&PageType=0&Language=0&CategoryID=12&DepartmentID=&Keyword=

 

..........................................................................................................................................................................................................

 

大嶝戰役先古寧頭戰役.也是金門戰役的前哨戰.雖然規模不大.不過官兵英勇奮戰.其犧牲精神不可抹滅!

 

相關文章:整理如下

 

陸軍前十一師三十一團大嶝島古寧頭陣亡將士入祀忠烈祠: http://ttt0920.pixnet.net/blog/post/99710713

 

太武山忠魂塔殘碑: http://ttt0920.pixnet.net/blog/post/99710711

 

海印寺金門戰役殘碑重見天日: http://ttt0920.pixnet.net/blog/post/99710929

 

出土殘碑可能是太武山忠魂塔: http://ttt0920.pixnet.net/blog/post/99710863

 

殘碑出土餘波盪漾劉鼎漢一段歷史待澄清: http://ttt0920.pixnet.net/blog/post/99710895

 

太武山出土殘碑金防部送胡璉紀念館暫存: http://ttt0920.pixnet.net/blog/post/99710915

 

 

 

arrow
arrow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