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日報2012/05/08副刊文學 -軍旅生涯十餘載─蔡承坤《草綠服的記憶》 作者寒玉

 

祖籍金門瓊林的蔡承坤,居住文風鼎盛的聚落,父種田、母家管,一生劬勞為了孩子的教養。

 

年幼耳濡目染父母的辛勞,敦厚樸實承襲嚴厲的家教,蔡承坤謹遵父訓,熱誠服務為家鄉、循規蹈矩做榜樣,人窮志不窮,寧可縮衣節食,亦不向命運低頭………。

 

五十二年次的蔡承坤,就讀金門高中一年級,即初試啼聲,投稿金門日報與校刊,並屢獲刊登,一絲鼓勵的喜悅上心頭,爾後提筆上陣,並以「浯民」為筆名,在報章雜誌上發表作品。

 

高三畢業那年,蔡承坤毅然決然投筆從戎、報考軍校,於民國七十三年五月揮別父母與家園、搭乘五一八軍艦離開料羅灣,孤軍奮戰在異鄉。每當夜幕低垂,一人獨自徘徊,腦際間閃爍著家鄉美麗的容顏與雙親佈滿皺紋的臉龐,深深記憶藏心田,由小而大,如影隨形。而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冀望光耀門楣在家鄉,抬頭挺胸地受鄰里讚揚;在那個年代,仍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想法,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選擇擠入大學之窄門,反而投筆從戎,順利進入軍校的大門,面對冷漠的面孔與無情的冷潮熱諷,他概括承受。

 

蔡承坤接受近千個日夜晨昏的軍校教育洗禮,於七十五年十二月畢業後,軍服上的領章由學生換成少尉軍階,純真稚氣的臉龐,在燦爛的陽光映照下,英姿煥發地平添幾分成熟感;而從配戴官階的這一天起,他已是中華民國任命的軍官,對家鄉的親人來說,沒有揚名立萬,亦不能為他們爭足臉上喜悅的神采,但從軍是他的抉擇,亦是他的願望,他從不後悔。在順利取得畢業證書後,無論他人以什麼眼光看待,他將以昂揚之姿,做個頂天立地的革命軍人,為護衛領土、為保衛家鄉而努力。

 

軍校畢業後,蔡承坤隨即被分發到位於關渡的二二六師六七六旅步三營營部連,駐地則在基隆八斗子漁港營區醫務所,肩掛少尉衛生排長,師長童兆陽少將、營長林曉中校、連長陳孝源上尉;此單位屬於野戰步兵師,這個師共有九個步兵營,那裡風景優美,但嗅聞不到故鄉泥土的芬芳。當日曆撕去一頁頁,他想回鄉來探望,尤以將過農曆年,望著弟兄們提行囊,他的心兒在滴淌,不能在家與雙親圍爐、共享團圓飯,感傷湧心田。

 

站在灘頭思故鄉,終於如願以償回到從小生長的地方;三個月後,一百零二名志願役軍官,於民國七十六年三月由高雄碼頭搭乘軍艦,從遠渡千里的異鄉、輪調金門的故鄉,蔡承坤亦是其中的一員,隨後到二八四師(南雄師)八五○旅步三營營部連,擔任衛生排長兼醫勤官,時任二八四師師長為羅吉源少將,而二二六師的林曉營長與陳孝源連長亦同時輪調金門二八四師;蔡承坤待在該部兩年期間、除負責督導伙房衛生,亦要提供伙食意見,將全連的伙食辦得色香味俱全,讓弟兄們感受到軍中大家庭的溫暖。
在二八四師服役期間,兩次的總部高裝檢,由他負責的軍醫裝備均無缺點,營測驗亦是全防區第一名

 

其駐地位於中蘭擎天水庫旁的九八坑道,兩條主要坑道,容納營部連、步一連、步二連、步三連等,總計四個連;坑道陰冷潮濕,弟兄除要忍受無陽光的暖和,還要心驚石壁縫裡滴下的水滴,突然加料在飯裡,而全連弟兄睡在大通鋪,更要擔心與老鼠在被窩裡同眠。

 

鼠輩橫行,消滅老鼠,人人有責,有回醫務士從南雄醫防組扛回一袋毒鼠藥回坑道,順勢塞進放擔架的地方,沒多久就嗅聞鼠屍味,蔡承坤被營長召見,說他滅鼠有偏方,但要注意官兵的健康。他一陣錯愕,原來是醫務士太天才,毒鼠藥隨便塞,忘記拿出來,尚未布餌,嘴饞的老鼠已自投羅網,只是他莫名被誇。九八坑道是他軍旅生涯最艱困的一段歲月,歷經諸多的磨難,他在那裡成長與茁壯,並於七十七年元月晉升中尉。

 

軍中任務頻繁,蔡承坤於七十七年九月,調至八五五國軍三級野戰醫院,亦即東沙醫院。東沙醫院位於金門島西半部一個僻靜的村莊,村名為東沙村,醫院與民宅相連;簡陋的診療室,就藏身在漆有綠色油漆的鐵皮屋裡面,內設掛號、門診、急診、藥局、放射室、檢驗室,另有手術房、獸醫室和衛材庫房………等等;縱然設備簡陋,但每日求診的病患依然擠滿診間,這裡是他們醫療的希望。蔡承坤擔醫勤官,負責醫務行政及性病防治業務,每週四上午固定派醫護人員到庵前特約茶室去幫防區侍應生做健康檢查,下午將結果呈報軍醫組及通知特約茶室,如果侍應生有呈陽性反應者,則必須停業,將其送到性病防治中心接受治療。

 

除此之外,他同時兼伙委,待在東沙醫院兩年,每日勤練跑,未曾中斷地一路從東沙、珠山化學兵基地、東社,再回到醫院;操出來的好成績,在技勤部隊測驗,榮獲全國第一名、總部優良醫院複評全國第一名,院長因此當選優良軍醫,也完成了多年升上校的心願,蔡承坤亦獲得記功、嘉獎。

 

民國七十九年元月,蔡承坤接受陸軍衛勤學校正規班五十一期訓練,軍醫六大術科與各兵種協同演習,於七月結訓,同時通過教官試講,主考官葉安平中校商請他將教案留下,並刊登於衛生勤務季刊。肩掛中尉軍醫的他,於同年八月調至八一一五救護車連、駐守小徑,擔任副連長。兩座碉堡緊緊相連,寢室有兩間,副連長與輔導長毗鄰而居,軍隊每天早點名與晚點名,一般訓練、基地訓練與支援防區後送醫療業務;在迎接一梯梯的新兵與歡送一梯梯的老兵當中,短暫的相處,總是感慨萬千,期待他日戰地再相逢。

 

民國八十年元月,蔡承坤升任上尉;並於三月接受陸軍衛勤學校衛材補保軍官班八期受訓,內含衛材補給及軍醫裝備維修等課程,於同年六月結訓,補給組的主任教官李文璽中校欲留他在校當教官,但他為感謝軍醫組組長王金灶上校的知遇之恩,毅然決然返金;隨後奉調金防部軍醫組,擔任衛材補給官,督導防區衛材補給與軍醫裝備之運用與維護工作,期間亦要配合防衛部夜間查哨及各據點督導。軍醫組位於後指部經武營區坑道,裡頭尚有工兵組、兵工組、經理組、運輸組、化兵組………等等,四通八達的坑道,每遇停電,弟兄摸黑到坑道口外面,既能觀賞藍天白雲好風光,亦能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享受片刻的悠閒。而後坑道做防潮,寢室暫時無法使用,軍醫組的部分軍官夜晚借住位於新市里護國寺旁的鼠防處。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蔡承坤承辦軍醫野戰專業化三級保修作業,榮獲總部評定團體成績第一名。十一月奉調花崗石醫院醫勤組,擔任軍醫行政官,從此褪去野戰草綠服、換穿軍便服。舉凡掛號室、病歷管理、體檢、後送、義診、證明開立、優良軍醫選拔、績優護理人員評選、醫師排班及休假管制、醫療陳情、醫院評鑑、文宣及新聞稿撰寫、自衛隊員傷殘鑑定、辦理金門地區高級心臟救命術講習、支援台北榮總為地區榮民健檢之醫療行政………等等醫療勤務,都在他的業務範圍之內。

 

在醫勤組擔任軍醫行政官的蔡承坤,定時帶領醫療團隊為民義診,足跡踏遍大小金門各角落;遇有行動不便的民眾,由醫護人員直接到府服務。民國八十三年六月,他兼任花崗石醫院民診處副主任,負責醫護及行政人員的醫療獎金發放、健保相關業務、民診處職員考評、醫院滿意度調查………等等,擔任該職期間,在合理範圍內,替病患爭取更多的方便,亦更有服務鄉親的機會。

 

在軍人以服從命令為職責的使然下,蔡承坤除了奉公守法、盡忠職守,辦好自身的業務外,無論接受上級任何檢查或督導,均表現優異,因此獲得記功嘉獎無數,如威遠十六號演習,製作兵棋推演資料、接受總部八十三年度資訊督考個人測驗、代表花崗石醫院參加金防部八十四年度第二季相對敵情研究專題寫作,獲得防區評比第一名、辦理在營常備兵身高及慢性病專案鑑定作業、辦理傷患緊急後送及聯繫各單位進行搶救事宜、辦理醫院接受國防部軍醫局視導公元二千年資訊危機、承辦金門地區高級心臟救命術講習………等等。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蔡承坤兼任營站主任,負責營站人員管理、廠商進貨督導、帳目核對等,從無缺失,深獲各級長官的信任和肯定。

 

翌年三月,為方便烈嶼離島居民看診,他辦理服務烈嶼地區居民就診病患優先看診案,除公告外、並發文烈嶼鄉公所轉達鄉民知悉,並責成掛號人員加強辨識,以達服務離島居民就診之權益。

 

軍醫生涯,待在花崗岩下的蔡承坤,最大挑戰在於後送業務;服務醫院期間,雖屬上下班,遇有緊急狀況、三更半夜亦必須火速奔馳醫院,不容怠慢。當島民因病危在旦夕、醫師束手無策,後送程序的繁複與島嶼多霧而無機可乘的情形下,要和惡劣的天候搏鬥,往往讓他急得跳腳;望著許許多多無助的眼神,心急如焚地不知所措,撫慰他們的心靈,惟有救人性命為首要,讓病患與家屬能看到明天的希望。
為戰地軍民提供完善醫療服務的花崗石醫院,石壁雖冰冷,卻有巧奪天工的設計與溫暖人心的形體;坑道經過多次的整修,九條縱橫交錯的主要通道,共分病房區、行政區、官兵生活區等等。坑道共有五個坑道口,依序排列一到五號;一號坑道口到會議室、二號坑道口到院本部、三號坑道口到營站、四號坑道口到官兵宿舍、五號坑道口到太平間。

 

身藏在花崗石山岩下的花崗石醫院,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犧牲了多位弟兄才開鑿完工,倘若沒有他們的犧牲奉獻,後人即無此處醫療的地方。自花崗石醫院成立以來,對地區醫療貢獻良多,院內設有內科、外科、骨科、兒科、婦科、牙科、眼科、心臟科、耳鼻喉科、加護病房;隨著民診處及洗腎室的成立,更嘉惠了地區的傷病患者。醫院亦從人工作業,而後全面進入電腦化及成立遠距會診室,透過視訊,結合台金兩地醫師共同診療,讓病患在第一時間得到最好的照護。

 

蔡承坤服務於花崗石醫院多年,除後送業務的頻繁,在他手上通過全國醫院評鑑不計其數,計有地區醫院、地區教學醫院、加護病房分級認定、洗腎室評鑑、住院藥局單一劑量評鑑、國防部駐院輔導、國防部民診基金暨政三聯合業務輔導、大量傷患演練………等等,縱然忙得人仰馬翻,既不嫌煩、亦不喊累,但辛苦有代價,終獲得記功與嘉獎的殊榮。

 

升任上尉多年,則因花崗石醫院無少校缺,倘若要佔缺需輪調到台灣,但雙親已年邁,期望蔡承坤留在家鄉別走遠;與父母促膝長談後,蔡承坤於民國八十九年元月退伍,軍旅生涯十餘載,卻受年資所限,沒有退休俸可領。而後他轉換跑道、至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金門榮民服務處上班,擔任駐區服務組長一職。

 

家庭幸福美滿,育有二女二男,年已半百的蔡承坤,一路走來,獲得殊榮無數,計有行政院戶口普查處獎狀、績優役政獎狀、一星寶星獎章、景風乙種獎章、忠勤勳章、國防部優良軍醫、服務績效卓著獎、全國績優榮欣志工獎、全國績優服務人員獎、全縣優秀志願服務人員獎………等等。

 

平日熱心公益的蔡承坤,對社區多所貢獻,於民國九十七年,時任常務理事的他,與妻子犧牲數月的時間、輔助夏興社區接受縣政府及內政部評鑑,分獲全縣第三名及全國甲等獎,為社區爭取最高榮譽。

 

卸下戎裝多年後的蔡承坤,看到故鄉目前的情景,內心有太多的感慨,昔日流血流汗的營房,如今接二連三成廢墟;而花崗石醫院,他投入心血最多的地方,往日揮汗如雨、挑燈夜戰,有歡喜、亦有悲傷。然而此刻鐵門已深鎖,他在外頭懷念老戰友,那些曾經並肩作戰的醫護人員,曾幾何時,他們一樣回到老地方,悼念無情歲月蹧蹋了有情的花崗岩。

 

蔡承坤自踏入花崗石醫院服務至退伍,歷任院長計有余孟誠、孫卓卿、范保羅、李文俊等人。兔年接近尾聲,龍年即將到來,中華粥會「將軍書畫展」來到金門前線,於金寧中小學現場揮毫,曾任花崗石醫院院長的趙善燦亦在其中,書寫「德澤」墨寶一幅相贈,乃德澤廣被之意。
民國八十九年底,蔡承坤至榮民服務處服務迄今,歷任處長為盧振中、張國教、李洪、薛幼菊、姚榮台、鄭有諒等長官,蒙受他們的指導,讓他獲益良多。

 

然而,凡走過必留痕跡,於是他將軍旅生涯的切身感受,以及退伍後進入榮民服務處、與老榮民互動的點點滴滴,一字一句地書寫成章、結集成冊,書名為《草綠服的記憶》,並獲得金門縣文化局贊助地方文獻出版,將於民國一○一年七月前出版,與讀者分享。從這本書裡,我們亦可清楚地看到,蔡承坤不僅從草綠服中得到靈感,亦從軍旅生涯與老榮民身上獲得諸多的啟發,更可看出他縝密的思維和細心的觀察,復以流暢的文筆,寫出他內心誠摯的感受,讀過他的作品,彷彿讓我們重新進入爾時花崗石醫院的情境;而花崗岩壁雖堅固,但隨著大環境的改變,空有軀殼沒醫療,如何對得起爾時參與開鑿的弟兄們?隨著醫院走入歷史,島嶼的鄉親每當想起、莫不無奈與感傷。儘管在洞外聲聲地吶喊,亦喚不回昔日的風光。而百齡老榮民當年為國為民犧牲奉獻的精神以及其為人瑞慶生的情景,亦同時在他心中盪漾、在他腦海裡盤旋。《草綠服的記憶》這本書,不僅僅只是作者個人的回憶,亦是生長在這座島嶼的人們、以及穿過草綠服鄉親共同的記憶………。

 

............................................................................................................................................

 

傾聽花崗岩的呼吸──《草綠服的記憶》後記     作者蔡承坤

 

那一夜,天空中一道道火紅的閃光,帶來如雨點般的砲火,落在無助的花崗岩上,迸出陣陣激烈的聲響,也帶來無邊無際的苦難歲月。然而,堅硬的花崗岩,不曾退縮、不曾哭泣,日復一日的矗立著,默默承受幾多砲彈的洗禮和風雨的摧殘,到如今依然堅挺的守護著千千萬萬的浯島子民,他的堅貞、他的勇氣,就像是我剛毅樸實的金門人,不論經過多少無情歲月的磨鍊,對孕育自己的家鄉永遠忠誠、永遠不離不棄。

 

二十八年前從金門高中畢業,毅然決然投身軍旅,在午夜蒼茫時搭上太武輪軍艦,飄向遙遠的異鄉,穿上草綠服,走過陸軍二二六師(關渡師)、二八四師(南雄師)、八五五野戰醫院(東沙醫院)、八一一五救護車連、金防部軍醫組、國軍八二○醫院(花崗石醫院)等單位,除了台北關渡、基隆八斗子三個月短暫的停留,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金門家鄉,且住在花崗岩洞內,雖然花崗岩摸起來是那麼的冰冷,但我對花崗岩卻多了一份深沉的情感。

 

花崗岩、草綠服,是我半百人生最熟悉、最深刻的記憶,曾經花崗岩洞有著無數草綠服生命,曾幾何時,物換星移,當草綠服退去它原有的光彩,花崗岩洞也成了廢墟,就像先人留下的紅瓦古厝,在時間長河的侵蝕下,傾倒了!屋內的蔓草,已越過牆頭,伸出屋外隨風搖曳,彷彿在訴說著一段生離死別的悲傷歲月。輕輕撫摸著那一堆堆斷垣殘瓦,試著找回它昔日的榮光,只是人去樓空,老舊的供桌上,層層排列的神主牌位,已難辨識,佈滿塵埃的香爐,曩昔屋主緬懷先人的虔誠香火,而今安在?或許只剩下深深的記憶。

 

感嘆之餘,我離開了軍旅,在脫下身上的草綠服後,曾多次走訪昔時的駐地,然而,往日的情景已不再,中蘭九八坑道、小徑救護車連,鐵門深鎖且雜草叢生,東沙野戰醫院鐵皮門診中心也夷為平地,連享譽中外的觀光勝地──花崗石醫院,也那麼安靜的埋沒在廢墟之中,走在其中,手撫舊建築,回想當年的一切,心中不勝唏噓,只覺荒涼得有些駭人,讓我不禁為文追憶昔日的榮光,試圖用隻字片語,找回屬於我草綠服的記憶,卻僅徒增傷感而已。

 

在文壇前輩與家人的鼓勵下,《草綠服的記憶》終於集結成冊,並蒙受金門縣文化局贊助出版,雙手緊握著這一疊心血的結晶,心中除了萬分欣喜,也充滿著感恩,感恩所有我該感謝的人,因為有你們,我可以再一次傾聽花崗岩的呼吸,可以站在花崗岩聳立的山頭,繼續傳唱著草綠服的歌曲,直到永遠………。

 

二○一二年五月于金門

............................................................................................................................................

 

蔡先生的心聲也是眾多軍友在金服役的切身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