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六十年前的古寧頭大捷和五十九年前的韓戰,今天台灣地區的最高領導人將不是中華民國總統,而是中共黨中央所派的書記」,古寧頭戰役一甲子前夕,二○○九年十月二十一日,旅美專欄作家林博文在《中國時報》撰文〈改變歷史的古寧頭大捷〉,他亦回應了日本作家門田隆將撰寫中的《古寧頭戰役的無名英雄:根本博中將的生涯》最後定名《為義捐命》一書,「很可能把根本博和其他日本顧問的影響與功勞誇大了」。

 

 

距離林博文發表專文一年多時間後,二○一一年二月  十四日的《聯合報》在要聞版大篇幅報導〈古寧頭大捷,侵華日將來台助戰:根本博傳記,揭62年前秘密,報答『以德報怨』,偷渡來台任顧問,3天滅共軍,蔣介石贈花瓶,家屬要捐還我政府〉,消息一出,引發頗多議論,北大博士、《金門之熊》作者田立仁受訪時認為,「近年來日方很愛強調根本博在古寧頭的貢獻,宣稱根本博是打勝仗的頭號功臣,還有人說根本博『指揮作戰』,這些說法都嫌誇張,也缺乏事實根據」,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維開也指出,「目前紀錄並未顯示湯恩伯作為是出自根本博意見,戰役的主要指揮者是湯恩伯或後來率援軍趕到的胡璉,幾十年來一直高度爭議,甚至一度使國防部為難,因為每逢勝利紀念,兩位老將的舊部,就要為『仗是誰打贏的』爭論不休」;軍事研究者丘智賢也在以〈功在古寧頭?根本博秘議中日義勇軍〉為題投書報端,持平寫道,「隨著廈門失守與湯恩伯被調回台,中日義勇軍計畫未能執行,無疾而終,根本博在金門戰役中的貢獻並不若日文傳記中那樣活靈活現,但是蔣中正總統的以德報怨政策,確實影響了一代日本人對於中華民國的觀感,在建國百年之際,仍是值得研究咀嚼的重要史實」。

 

二○○九年九月曾到訪金門的日本作家門田隆將撰述日將根本博參與古寧頭戰役掀起波瀾之際,台北《旺報》刻正連載從大陸解放後軍觀點著眼、劉亞洲撰寫的《金門之戰:從解放軍將領的視角切入》一文,強調一九四九年金門之戰〈古寧頭戰役〉對國、共局勢的重要性,「共軍打國軍,左右都是贏。國軍打共軍,橫豎都是輸。國民黨對共產黨的心理優勢崩潰於零。至一九四九年更是士氣土崩,精神瓦解。一敗如水,在這種情況下,金門戰役像一針強心劑,注入國民黨瀕死的肌體,這個黨又活過來了」。

 

一場扭轉國共戰局、台海情勢的古寧頭戰役,六十年來產生了各種不同觀點的論爭、解構,有共軍觀點,有國軍觀點,國軍觀點又分出以湯恩伯與胡璉兩將軍舊部為主力的互異論點;而身處在戰場的金門人,所能提出的主張,相對薄弱,古寧頭文史作家李福井所撰述《無法解放的島嶼:古寧頭戰役的背影》,是少數能從金門人民觀點呈現的,他也以〈戰爭的終點,和平的起點!│給胡錦濤先生的一封信〉作為自序,剴切提醒兩岸領導人記取戰爭教訓,使「金門從戰爭之島,蛻化為和平之島,使金門從兩岸戰爭的終點,變成和平的起點」。

 

 

古寧頭戰役與論戰,餘波蕩漾六十多年,如今又加入日本作家門田隆將為日軍中將根本博所撰寫傳記,正式定名《為義捐命》的中文版,三月間就要在台灣出版,預料將引起另一回合古寧頭戰役討論潮,此外,根本博子女並擬將當初蔣介石總統贈予的花瓶捐給中華民國政府,總統府可能由發言人羅智強表達感謝之意,認為「這也彰顯了台日人民之間深厚的情誼  」。

 

站在走過戰爭島嶼的人民角度,凡參與、護衛過古寧頭戰役的軍民,無論那一國人,也無論提出何種文獻、論點,我們何妨以包容的態度對待,而我們更深層的期待,正是林博文〈改變歷史的古寧頭大捷〉文末的歸結,「如今金廈風平浪靜,兩岸應走出內戰的框架,共同走向永久的和平」。

 

2011/2/17 金門日報社網站社論: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92183&PageType=0&Language=0&CategoryID=7&DepartmentID=&Keyword=

 

...............................................................................................................................................

 


 

 

arrow
arrow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