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本一片荒蕪.土地貧瘠.毫無經濟建設可言..三十八年國軍撤金.由上至下齊力以赴.鑒於水資源不足.廣開湖庫.做為綠化基礎..從此在金門的工作要目中''造林''列為大政.尊為圭皋.軍隊民眾齊力以赴.各任司令官亦勤率嚴督.不敢疏忽!!


金門憶舊: 民國四十一年除繼續推廣印度田青外.開始引進木麻黃..成立小徑苗圃.為了提高存活率.乃於竹籠中填實肥土.種植木麻黃樹苗於籠中.連籠帶土..船運而來.在田菁樹之側.挖坑妥當.施好肥料.整籠入坑.然後指定專人.日夕維護.如此田菁宛如保母.不但防風.而且在地下供應根瘤菌.新木麻黃苗乃一一得活..


當時都以木麻黃作為行道樹..阿兵哥愛護他所種的樹.就像愛他的槍一樣..在水源缺乏的當兒.早晨一盆洗臉水.放到中午澄清再用.等到晚間洗腳後.還要珍惜地提去澆樹...


以前朋友初到金門玩時.常常迷路..因為每一條路都長得一樣..



綠色奇蹟網站節錄幾則好文給各位分享..  http://www.jhes.km.edu.tw/2005/home.htm


莫再為砍除木麻黃及拓寬道路做政策辯護    星期二 十月 05, 2004 12:09 am   (金門大學網)


金門自解嚴後,為了趕上台灣的建設水平,更希望各項硬體設施「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在毫無整體歸劃之下,政府民間一頭熱,認為只要高樓大廈,燈火通明,就表示自己趕上「現代化」的腳步,於是島上景觀丕變,傳統聚落中參雜了許多二釘掛樓房,損失最大的,莫過於大片的木麻黃林遭到伐除。


政府部門伐除木麻黃一直持有理直氣壯的理由,然評估過程及決策極不專業,縣政顧問呂金誠教授在今年的演講中指出金門造林之缺失,提到木麻黃沒有老化的問題,金門林業只有經營的問題;未料林務所的員工仍在兩週後,於金門日報言論廣場再為政策辯護,語氣不卑不亢,讓一般民眾體諒了造林之辛勞,卻淡化了伐木之缺失,並再度將木麻黃所謂「老化」罪名搬上檯面。


筆者對於公部門不肯承認錯誤感到難過,長期缺乏專業人才施政更使得決策屢遭批評。木麻黃的特性一直受到很大的誤解,認為他僅有三十年的壽命。公部門更把綠色隧道的消失推給丹恩颱風。基於所學專業的良知良能,筆者於八月三日的「民意論壇」撰文「金門環境的省思」為木麻黃洗刷冤屈。金門的木麻黃健康狀況良好,倒木亦不能歸罪於丹恩的催殘。這可觀察殘存的林相,證實綠色隧道的消失,除了丹恩之天災,還有決策錯誤的「人禍」。北半球的颱風為逆時針旋轉的氣旋,當年丹恩的行經路徑是通過金門東邊。因此位於東北側及東半島等風衝地帶的森林應是受損最嚴重的區域。然今觀之,這些地方的還有許多保存完整的林相。相反的,樹林消失最多的地區以西半島、人為活動頻繁之處,以及主要道路兩側。


「金門環境的省思」為金門的生態旅遊資源把脈,並提出許多建言,希望對低彌不振的觀光事業與日益凋敝的民生經濟有所幫助,用意本是良善。未料九月十九日的社論『縣府團隊莫陷「父子騎驢」泥沼』! 竟又老調重彈,繼續陳述砍伐木麻黃之正當性。雖然字句鏗鏘、義正辭嚴。然觀文章內容,作者非自然科學與林業領域之人,卻在認知不足下再度置木麻黃於不義。這在目前「讓金門走向世界」的口號聲中,更顯得諷刺,金門如何讓世界檢視對環境生態的瞭解與尊重;是空曠筆直的道路?是枝葉稀疏的小葉欖仁?還是「綠樹村邊合」的淳樸景觀。


有許多人提到,木麻黃經常倒塌傷人性命,這方面是受到科學質疑的,木麻黃並未老化,何來「經常」枯萎倒塌?也沒聽過有哪個地方樹木一天到晚在壓死人,全國各地大概只有金門縣會以路樹壓死民眾為藉口大舉伐木;危及性命的天然或人為災害不知凡幾,木麻黃會倒塌除非強風豪雨,否則不會無故傾倒,而颱風天原本就禁止出門,因為即使招牌路燈一樣會傷人。依此言之,高速行駛的汽機車亦應禁止,因為車禍的死亡率比倒木傷人甚至遭遇雷擊的機率還高,道路改為以腳踏車或獸力車行駛豈不更加安全。綠色隧道消失後的金門,再也不是人人稱羨的海上公園,而當地居民也要忍受寒冬酷暑,傢俱蒙塵的不便,所扼殺的,更是許多人秀麗故鄉的美好回憶。整體評估木麻黃存在價值仍居功厥偉,切莫在天災頻仍的海島,自然環境居於劣勢的金門,繼續行傷害環境生態之策。



消失的綠色隧道             呂志廣    http://www.jhes.km.edu.tw/2005/home.htm


金門的地理條件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年降雨量僅為區區一千公厘左右,年蒸發量卻超過一千五百公厘,在用水不足的條件下,造林綠化的工作顯得格外困難,初期是以部隊作戰的方式來進行,每一位士官兵種的樹都要掛名牌,親自撫育,成果等同作戰功績,列入獎懲,移防時還要列冊移交。為了讓照養的苗木成長茁壯,即連一鋼杯的漱口水都不能浪費,終於重建了綠色金門的奇蹟。成長茁壯的木麻黃,忠實地無怨地在炎炎夏日蔽蔭過往行人,在瑟瑟冬日摒拒凜冽刺骨的寒風,讓這塊曾經是飛沙走石的貧瘠土地上的軍民,在戰火的氛圍下仍能安居樂業。


我是在六十八年初自金門移防回台,記憶中木麻黃還只是佇列在道路兩旁的小樹,八十六年重回金門服務,睽違近二十年,木已成林,枝枝相連,幾乎蔽蔭了整個道路的天空。這個由木麻黃所形成的綠色隧道,在大、小金門串織成總長超過370公里的迷宮,會讓初來乍到的人分不清南北,辨不出西東,這當然也是到訪旅客最深刻的金門印象,也是金門能以「海上公園」誇耀國人之所在。


當硝煙散盡,砲聲也渺,金門終於在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結束戰地政務的苦難日子。然而木麻黃的夢魘也自戰地政務解除後開始,大筆的建設經費投注在雜亂無章的開發計畫下,讓守護金門經年的木麻黃成了第一個被放倒的巨人。先是應觀光需要而拓寬馬路,金城到水頭,接著湖下至金城,而後小徑至瓊林,今年則輪到高陽路及嚨口至瓊林段,這些路段兩旁的木麻黃在隆隆的堆土機吼聲中傾頹了;丹恩颱風蹂躪金門二十二小時,確實摧殘了不少木麻黃,而仍能屹立不倒的,應是最強而壯者,卻也在老化的指控,以及所謂行道樹更新的計畫下,一批批地遭受鏈鋸的毒手,瓊林至沙美一線就這樣被清理掉不久,環島南路的木麻黃又消失了,而中央公路兩旁則於今年初被澈底地刨光剷盡,取而代之的則是源自南國的小葉欖仁,金門之所以造林主要是為抗拒凜冽的東北寒風,而小葉欖仁卻在這個時節飄零落葉,以是外行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再以環島北路瓊林至金城段保有的現況為見證,很難想像這決策之依據和邏輯何在?而最另人擔心的是金瓊段的林蔭,是否仍在當政者的算計中,但願愛鄉愛土的金門人,能齊心為這段金門所存無多的榮耀請命,絕不能讓它們在錯誤的決策下消失。


說實在的,鎮守村角的風獅爺,能展現的或許只是迎寒風而立的孤傲,卻也擋不住舖天蓋地的狂風沙,只有成林的木麻黃才是守護金門百姓軍民的真正屏幛,也是粧扮金門成為海上公園的綠色大衣。知恩當思圖報,就算木麻黃真有老化的情事,該培育更新繁衍的,也應是它的下一代,以保有金門最大的特色之一。方法上,也不該是以一代新樹換舊樹的皆伐方式為之,學者專家的建議不就是以間伐-所謂的林相改良的漸進方式,讓大樹蔽佑小樹,不但更易成活,也不會對既有的景觀一時間造成嚴重的衝擊。


錯誤決策的後果會比貪污更嚴重,很難想像若是因為貪污而做出錯誤決策將會造成怎樣的禍害。冷冽的東北風又將吹起,伯玉路上又揚起了風沙,而嘯嘷的風聲,自太武山頭倏忽而至,確實讓我一個外鄉的過客感到寒慄 。當堆土機和鏈鋸聯手撕裂了金門最珍貴的綠色大衣,綠色隧道成了開了天窗,點了排燈,綴了紅花的媚俗街道,我忍不住要問:「金門,你的願景在那裡?!」



金門環境的省思    ◎王惠蓉   http://www.jhes.km.edu.tw/2005/home.htm


但是金門的木麻黃生長的情況不是全然遮蔽,許多學者的研究,木麻黃並非有「三十年一到就會衰退」的理論,甚至有研究報告指出,青嶼一帶的木麻黃林仍有天然下種更新的情形。林務所所持砍伐木麻黃的理由是木麻黃已經中空腐朽,算是老化了,隨時有傾倒壓傷民眾的危險。民國八十八年丹恩颱風過境後,木麻黃的「老化罪名」更被確立,雖然颱風吹倒了許多樹,但接著無情的刀斧加身也讓倖存的木麻黃倒地不起,這段浩劫當時引起許多爭議。今年(九十三年)中興大學森林系呂金誠教授返金演說,直指金門林業的缺失,也提到了木麻黃根本沒有老化的問題。不久,林務所的員工在金門日報上為文替政策辯護,雖然承認造林不易,卻仍重提木麻黃的老化問題,民眾在無其他專業人士解釋之下也只能相信政府的說法;對於這點,真的要為木麻黃洗刷冤屈;試問為何樹幹發生中空就等於老化?任何木本植物到了一定年齡,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樹心中空,因為那個部分都是死亡的細胞;而且一株樹木代表的也不單是樹木的生態而已,它還提供了棲地,因此樹上有鳥類、昆蟲及真菌是必然的,當然心材髓心的部分也會遭到啃食,何況老化的樹怎麼會年年開花結果?   


丹恩颱風過境後,由於倒木非常多,陸上交通中斷七天。木麻黃因此遭到大量砍伐,理由是它們已經「老化」,為防範於未來再度被吹倒,就必須砍除;丹恩颱風是天災,但引發綠色隧道消失的災難卻是專業不足的「人禍」;台灣常有因颱風過境致倒木中斷山區交通,民眾被困山上的事情,但是政府也僅止於清除路上倒木,因為樹木是穩定山坡地的根本,沒有人會將它清除;自然界生物生長本有優劣之分,遭颱風吹折的多是生長不好的個體。早期因為金門人口外流,缺乏專業人才施政無可厚非,但承認政策錯誤並無不當,貽笑大方事小,誤導民眾事大,將來真相大白的時候,民眾是否還能原諒當時的決策疏失?   


目前金門各主要道路都栽植小葉欖仁,無疑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樹種。並非造林就是保護環境,錯誤的造林更對環境有害。金門是個苦於風沙的地方,因此造林會以防風定沙為考量。小葉欖仁樹形優美,因此它被廣泛運用於庭園美化,但它並不適合用在保安用途,因為它的樹形不夠高壯,平展的枝條不夠廣闊,無法形成濃密的遮蔭;更糟糕的是,冬季寒風緊吹的時候,它的葉子也凋落精光,不能形成綠色隧道,更無法阻擋風沙。此外,道路兩旁也種植了許多艷麗的草花,草花生命週期短,維護費工,在每次冬季過後,又需重新種植,這又是一筆經費的消耗。政府應該想想,金門的環境是個公園綠地或是庭園院落?還是一個有酷暑寒冬的自然環境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