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碑位於沙崗海邊.由於年代久遠.原已破舊.碑文更是無法辨識..民國五十五年的八月十三日上午十一時.金西守備區安岐營奉命搬運廢地雷的五名士兵.由於地雷爆炸.因公殉職.事後獲得立碑紀念..石碑名為: 殉難戰士碑:   http://tw.myblog.yahoo.com/ttt-0920/article?mid=5299&prev=7508&l=f&fid=67


事隔數十年.紀念碑的建築體或塌或裂.五張遺照或歪或傾.周遭環境則凌亂不堪.而沙崗附近.近年猶有雷爆頻傳..金防部接納民眾的建議.把荒煙漫草中的''殉難戰士碑 ''進行原物原地重修.又把破損的遺照用攝影處理.重新整容.嵌於碑上.尊稱他們為五壯士..舊照則掩埋安置.碑上刻了''重修安岐營殉難英雄紀念碑文 ''..


原本的碑跟後來重修的碑.上面多了國徽.其他原有碑文是當時擔任陸軍步兵第十七師四十九團第二營第四連(安岐營西浦頭連)的連長袁強所寫.以告慰戰友在天之靈..袁強後來是以上校教官退伍.目前已經八十三歲..


袁強..湖南江華人.民國三十七年加入第十八軍.被編入118師353團第一營第三連當兵.三十八年部隊移駐金門.參加古寧頭戰役.往後服務軍旅33年.至民國七十二年以上校階退伍.結束軍旅生涯..退役後在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九十五年三月兩度偕另一半重返金門.到沙崗五壯士紀念碑弔祭.目睹因海岸據點撤哨乏人維修.石碑歷經日曬雨淋.碑頂國徽崩塌.五張遺照和碑文均已斑駁難辨.心中十分難過..


金防部指揮官張慶翔中將獲悉此事.指示金西守備隊鳩工整修.四周景觀煥然一新.並透過退輔會與目前住在中和市的袁強取得聯繫.根據他提供的原始資料重撰碑文.還原發生於四十四年前的國殤史實..


圖為整修前與整修後..


 


歷時四十四年.五壯士在沙崗凋敝的紀念碑.獲得重修.使忠魂能依附有所!!


九三軍人節.金防部指揮官張慶翔.政戰部主任李智雄.副參謀長楊迺聲.金西守備隊隊長王永新及各級軍官.在已經修復的「安岐營殉難英雄紀念碑」(殉難戰士碑)前舉行祭典..敬弔壯志未酬之英靈..張慶翔感謝地方人士的協助.讓這些為國犧牲的壯士得以安息並受到懷念..他要求金西守備隊把「殉難戰士碑」列為定期祭掃的地點.初一.十五要來上上香..



當時殉職的五位士兵包括:


上士班長陶文筆.四十四歲.四川樂山人..


上士班長徐菊生.四十歲.江西南昌人..


下士砲手羅國進.二十二歲.台灣台南人..


一兵步槍林進雄.二十一歲.台灣台中人..


一兵步槍紀超雄.二十一歲.台灣台中人..



重修安岐營殉難英雄紀念碑文:


民國五十五年八月十三日.陸軍步兵第十七師四十九團第二營第四連官兵奉命執行排雷作業.不幸引爆廢雷.肇生陶文筆上士.徐菊生上士.羅國進下士.林進雄一兵.紀超雄一兵等五位官士兵英勇殉職..


同連袍澤輓悼至深.乃建碑沙岸平疇.已悼壯志未酬之英靈.日升月落曦夕交替.風霜雨露過往如斯.轉瞬四十有四載.一頁往事未曾塵封.壯志難酬依然遺憾.見石碑因歲月風化損壞.為緬懷狀士英勇認事犧牲救國之精神.特由金西守備隊官兵重修石碑以誌紀念..


金門防衛指揮部     謹識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三日



金門日報沙崗五壯士紀念碑重修: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86025&PageType=1&Language=0&CategoryID=6&DepartmentID=&Keyword=%e6%b2%99%e5%b4%97


延伸閱讀:海鵬健兒戍守南麂                            提供者:袁強


南麂,位於浙江省東南方,溫洲市轄,平陽縣屬,鰲江口外,北接大陳,南近馬祖,緊鄰福建,目視可見大陸沿岸,是瀕臨東海的小島,面積僅八平方公里。在中共高喊血洗臺灣、國軍矢志反攻大陸的敵我對峙、劍拔弩張年代,我軍運補大陳,艦艇航行浙閩沿岸,成為臺灣西側安全之屏障。

海鵬部隊,就是陸軍步兵第十七師,成軍以來,轉戰大江南北,擊敵於黃河兩岸,於戡亂、抗戰、剿共及古寧頭戰役中,都有過彪炳戰功,爾後在保衛臺澎金馬的聖戰中,立下汗馬功勞。

民國四十三年夏,十七師駐防澎湖;有天突接國防部電令,緊急抽調擔任海防守備任務的四十九團,並限廿四小時內完成整備,登艦外運,雖然時間急迫,部隊仍在黃煜軒團長指揮下,忙而不亂、秩序井然地完成裝運工作。傍晚時分,四十九團官兵分乘數艘﹁美﹂字號登陸艦,啟碇發航。經一晝夜,乘風破浪,海上顛簸,在次日午夜駛達最前線∣南麂島。

南麂島居民不多,村舍稀落,耕地有限,食糧不足,一般多以捕魚為生,間以種雜糧及地瓜,民眾生活清苦,食物及日用品均賴外援。島上較大的村莊﹁百畝坪﹂,係全島市中心。其他如國姓沃、後 、火棍沃等臨海漁村,港口狹窄,設備簡陋,容量有限。

島上原由反共救國軍指揮官王生明上校率其第四大隊駐守,兼做情報蒐集前進基地。忽聞當面敵情改變,狀況有異,基於戰備需要,即移防大陳北面之一江山;南麂防務,改派國軍擔任。

部隊進駐,首要工作就是加強戰備。我們曾多次反覆演練預想敵軍犯境時之打擊路線,以痛擊來犯之敵。在此期間,全團上下團結一心、將士用命,軍民相處融洽、合作無間,披荊斬棘,築碉堡、挖戰壕、闢公路、蓋住宅,終於將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南麂小島,建設成海上長城、堅強的禦敵堡壘,而屢獲國防部的嘉勉。此後八個月,敵始終未逾雷池一步。

一江山戰役後,國軍全般調整兵力部署,本團於達成使命後,奉命歸建,於四十四年二月廿五日安返澎湖。


榮民文化網: http://lov.vac.gov.tw/Memory/Content.aspx?Para=48&Control=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