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門旅菲華僑為紀念國軍戍守僑鄉功績.乃集資在太武山麓建''無愧亭''..亭為六柱六角.珠紅顏色.炫耀奪目.為於國父銅像前.與太武公墓遙遙相望..


其深意為: 鼓勵國民革命軍人.不愧為國父信徒.且無愧於先賢先烈.而過無愧亭進入太武烈士公墓.則表示生為頂天立地之好漢.死為英魂烈魄..留下正義磅礡人間.生既無愧.死亦無愧!!




民國四十二年決定興建..六月動工.十月完成..作為戰地精神標竿..



亭匾''無愧亭''三字由黨國元老鄒魯手筆..亭中間立一石碑.正面為宗孝忱所書: 國父遺教''軍人精神教育''


吾人何為而革命.務在造成三民主義安樂之世界.期其成功..不成功.毋寧死..死..即成仁之謂也..成功則造出莊嚴華麗之國家.共享幸褔..不成功則同拚一死.以殉吾黨之光輝主義.自不失為殺身成仁之志士..雖然均一死也.有泰山鴻毛之別..若因革命而死.因主義而死.則死重於泰山.其價值乃無量之價值.其光榮乃無量之光榮..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十月        宗孝忱書



背面為張默君所書: 文信國公自贊..藉以說明無愧亭命名之意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十月       張默君書



胡璉將軍金門憶舊一書: 無愧亭


四月中.存續上述之概念.乃在國父像前數百公尺.公路南折之涯岸.修建一亭..紅柱綠瓦.旁樹欄杆.中豎大理石碑.兩面觽刻: (一) 國父遺著軍人精神教育中一段: ''吾人何為而革命?務在造 成安樂之新世界.期其成功..不成功.毋寧死.死即成仁之謂..成功則造出莊嚴華麗之國家.共享幸褔..不成功.則同拚一死.以殉吾黨之光輝主義.亦不失為殺身成仁之志士'' (二) 文天祥衣帶贊: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其(一)如上節所述.我已故諸將士.以稟承我國父之遺訓.已''同拼一死.以殉吾黨之光輝主義''..可與斯巴達勇士所立之''路行人碑''中''路行人兮路行人.轉告祖國之鄉親.不勝即死武士魂.埋骨異域男兒身''..英烈雄風相輝映..其(二) 乃中華文化道統之結晶.元人作宋史亦不敢不尊敬文信國公''以身殉道不苟生''的精神.而贊之曰: ''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之仁也...''.亭成之日.各將校齊集亭前.各獻亭名.筆者最後決定副總指揮柯遠芬中將所擬的''無愧亭''..


無愧亭之地點選擇與命亭意義.時甚深遠! 除表明已故各將士之哀榮外.對屯戍官兵及往來行人.亦有一種精神啟示..例如: 毀譽之遭.不能剖白時.走到亭內對碑朗誦.果真神明毫不內疚.便會心安理得怡然而退..又如工作艱難.心情沮喪時.面對此亭.自反而縮.則憂慮頓失.神采奕奕矣..尤其對新來的人們.如能默誦數回.聚神凝思.將會有一種.生命誠可貴.榮譽更無價之觀念產生..筆者曾多次到亭內徘迴誦維.每每獲得至大安慰..


所以金門在此兩年間.建設營房.興築醫院.整理港灣.開闢交通.積極裝配訓練游擊部隊之外.為了充實精神.振奮士氣.不特安葬了陣亡將士.並且要建造英雄館式的莒光樓及豎立起無名英雄像.以毋忘在莒的訓示為中心.把金門同時也朔造成為一座精神堡壘..所以要反覆說明此點.乃是有所謂也.並非無的放矢!!


歷經將近六十年的無愧亭.依舊無愧的立在太武山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