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2012/10/28金門日報網站副刊文學: 不可逆轉的一頁──寫在「憶往情深」出版之前        作者林怡種



歷史不能重演,幸好,人的腦海記憶影像,可以倒帶重播。


幾年前,有一次名作家黃春明先生與李昂小姐應邀到金門,與地方藝文界就進行一場「小說裡外生活情境」的對話與交流。


席間,黃大師說:「金門曾歷經烽火連天,多少血與淚灑在這一片土地上,親情飽嚐悲歡離合,到處都是可歌可泣的寫作題材,若不及時記錄,將隨著物換星移逐漸褪色,或因生命不斷地凋零而流失,不復記憶。」


李大師接著說:「人們走過的歷史,是不可逆轉的一頁,今天民生比以前富庶,就算有朝一日再回到和從前一樣的貧窮,但以後的貧窮,絕對和過去的貧窮不一樣。換句話說,文學反映人生,我們這一代走過的足跡,這一頁歷史應即時記下,因為,歷史是不可逆轉的一頁!」


我是金門人,出生在「八二三砲戰」前三年,正是「國、共」兩軍隔著金廈海峽爭戰最熾熱的時期,因此,我的童年歲月,沈浸在砲火硝煙之中,確有許多血與淚、可歌可泣的寫作題材。
於是,我打開腦中記憶的磁帶,讓童年的影像重播。頓時,眼前似有一把時光利劍自晴空劈下,剎那間,令我回到四十年前砲火下的金門農村。



首先,出現在眼簾底的,是砲火下窮苦的童年。意外地捕獲一隻水獺,為了換取學費,我們用鐵籠將牠抬到市場叫賣;「獵獺記」是牠被捕以及原本會被人買去剝皮燉湯吃補,卻因無人出價,無奈抬回家野放的情景。


戰時的金門,共軍的砲彈會炸死人,島上部隊演訓彈藥亦常傷人,我親眼見到戰鬥村演習時,子彈貫穿堂伯父的胸膛,「福伯中槍」倒地痛苦哀號及村民們合力搶救,那是一幅血與淚的交織圖。


為了防止共軍進犯,金門島上無分男女全民皆兵,人人配發槍枝,每季舉行裝備檢查。有一次,我代替父親到墳場旁邊的小學值夜,看守幾百支歷經「抗日」、「古寧頭大戰」等戰役,曾殺人無數的老舊七九步槍,偏偏一隻黑貓來作亂,「難忘裝檢夜」令人餘悸猶存。


我出生在海邊,大海藏無盡,有魚、蝦、蟹,更有各種貝類,家中五兄弟,全靠到海邊撿拾貝類販賣賺取學費,才能唸到金門最高學府畢業,沒有輟學去當兵;甚而,戰地沒有補習班,「海的孩子」其中有人既無補習、也沒加分,卻無礙高分考取醫學系。大海孕育我們成長、茁壯,更是我們時時感恩的「母親」!



「國、共」爭戰期間,除了砲彈滿天飛,還有企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喊話「心戰」。我家距大陸只有三、四千公尺,全天候籠罩在共軍高分貝喊話噪音之中,親身領略「記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因金門砲彈滿天飛,孩子們經常撿拾廢彈換麥牙糖或賣錢,為了能多掙幾塊錢,我們經常從砲彈鋼胚敲下紅銅,當時根本不懂得害怕,而今每次聽到「流浪到淡水」的歌聲,便想起敲廢彈手殘、眼盲的「金門王仔」,方嚇出一身冷汗,不禁回想起「要錢不要命的童年」。


抗戰勝利以前,金門島上沒有醫療設施,居民全靠採草藥自療或求神拜佛保佑健康。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之後,村落附近的衛生排,醫官對民眾求診「來者不拒」,而且完全免費,軍醫們為金門醫療事業奠基,「白袍將軍趙善燦」在金門戰火下行醫八年救人的過程,堪稱箇中典型。


「南丁格爾」自動請纓上前線照護傷患,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金門,來自高雄左營眷村、護專畢業的楊玉芬,為了上前線照護傷病官兵,寫信求助於金門縣長,前兩封分別以「無職缺」和「非國防醫學院畢業」為由遭婉拒,但她並不死心,再寫第三封信,表明可以不佔職缺、不領薪水,自願到戰地當照護傷患的義工,縣長終於被她感動,協助達成「戰地白衣天使」的願望。


「血絲蟲病」在金門有百年以上的流行史,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人被感染,雖不是惡性傳染病,也不至於喪命,但易使人畸形殘肢、喪失工作能力。在「國防醫學院」范秉真教授和徐郁坡顧問的領導下,「金門血絲蟲工作小組」歷經五年的努力,終讓百年痼疾自此根絕,個人忝為小組成員之一,謹以「白色的回憶」一文記錄全程。


金門是海島,早年醫藥不發達,且風沙為患,各村落均設有「風獅爺」當守護神,以鎮風、止煞。國軍退守金門後,為防阻共軍進犯,由司令官胡璉將軍「開立借據」,拆除村落廟宇或空屋,取其磚瓦石塊構築防禦工事;村子裡廟前的一尊風獅爺因而失蹤一甲子,卻讓我無意間挖掘出土,「發現風獅爺」記述著這段充滿「神」與「奇」的歷程。


戰火下的金門,既乏兒童才藝班,更無網路、電視,部隊官兵丟棄在垃圾坑的書刊,雖常是斷簡殘篇,卻是我鍾愛的「童年課外讀物」,箇中書刊作者,許多原在大陸辦報、編報,或是學識淵博的菁英,不乏因抗日熱血沸騰投筆從戎,他們轉戰大江南北,足跡遍及五湖三江,特別是離鄉背井、飽嚐人間悲歡離合,透過流暢文筆躍然紙上,無論是長篇或短文,篇篇文情並茂,令人百看不厭。再三研讀那些書刊,讓我熬出一股熱愛文藝的衝勁,才有機緣進入報社,寫稿與編報遂成一生的職志,更是一家老小的衣食來源。


軍管體制下,頒布許多單行法規,諸如農民牽牛上路排糞,要罰款三百元,相當於彼時教師月薪的半數,窮苦的農民繳不起罰款,只好被抓去關禁閉,衍生一些「牛糞風波」。


金門先賢蔡復一,呱呱墜地即獨眼瘸腳、佝僂駝背,先天身體殘障,但自幼聰明好學,稟賦異於常人,立下「一目觀天斗,孤腳跳龍門,龜蓋朝天子,麻面滿天星」的宏願,曾官拜御史總督,獲賜以「尚方寶劍」,統兵鎮守西南五省,每天案牘勞形,幾乎廢寢忘食,夫人李氏耽心夫婿餓壞身體,以麵粉製成拭餅皮,包捲飯菜供其充飢,衍生每逢元宵、清明時節,閩南地區民間有吃「拭餅」的習俗。我的童年,有一段「賣拭餅的日子」。


砲火下的童年往事,記憶非常深刻,回想起來特別溫馨。只可惜個人沒有生花妙筆,未能寫出可歌可泣的章篇,只能將當年見聞存於腦海中的影像倒帶重播,以文字記錄而已。


「憶往情深」一書,彙集砲火下的童年往事系列文稿,正有感於黃大師的提醒,趁著記憶尚未退化及時記錄,以告慰過往,更為當年拚搏的軍民致敬。本書是個人出版的第八本作品,與先前的「根本真情系列」一般,祈望藉著書刊的發行,讓更多人認識戰火下的金門,並為「不可逆轉的一頁」作見證!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216266&PageType=0&Language=0&CategoryID=12&DepartmentID=&Keyword=


..............................................................................................................................................


我出生在單打雙不打的後期.父親母親輩的經歷湧在心頭.記得父親未過世前.說了很多砲戰歷史.可惜當時不以為意.沒好好記載下了.但是他們的經歷.也是我要挖掘的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