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金門影像雜談 (16)
- Apr 18 Thu 2013 18:55
為青嶼后嶼坡軌條砦請命
- Nov 08 Mon 2010 11:07
小徑村巡禮
一個因駐軍而繁榮的村落.也因駐軍撤走而沒落的村落..以前金中師師部本駐瓊林.後美援到來.部隊逐漸搬出民房.而於空曠地建築營舍.結束軍住民宅時期..其中金中師師部就建在小徑靠太武山南麓的高地上..而這裡原本就是砲指部所在地.因之造就小徑村的繁榮..
民國四十五年金門郵局為適應小徑地區軍民通訊需要.奉台灣郵政管理局核准.於四十五年五月在小徑村設立郵政代辦所一處.定名為''小徑郵政代辦所''.以服務日漸增多的軍民..
民國四十九年六月十二日為因應官兵需求於武威文康中心內設立特約茶室.取代民國四十四年設於瓊林的軍樂園瓊林分園..以前大家都稱呼''紅門''..門庭若市不再.經國家公園整理後..果然看不出有任何特約茶室的味道..一切都是全新的..這種擺擺幾張照片.讓人根本看不出這裡曾經是服務三軍的地方..難怪常有人說國家公園接管後.要懷舊也很難!!
小徑特約茶室成立歷史 : http://tw.myblog.yahoo.com/ttt-0920/article?mid=7576&prev=7614&next=7541&l=f&fid=42
- Aug 13 Fri 2010 10:05
疾風知勁草
轉貼金門日報浯江夜話:疾風知勁草
國防部主導,由退輔會、陸軍司令部、金門縣政府、金防部等單位協同辦理的「大二膽戰役六十週年紀念活動」,於七月下旬在金門舉辦三天的系列活動。當年指揮作戰、已經九十高齡的前大膽指揮官史恆豐和曾參與該次戰役的老英雄們重返古戰場。老兵話今昔,希望兩岸要追求和平,不要再有鬥爭,反映出兩岸關係的現況。這些老兵保國衛民、至死不渝,令人崇敬,尤其「忘戰必危」的警語,更是發人深省!
2000年民進黨執政,下野的國民黨人士開始熱中於遊走兩岸。尤自2004年陳水扁在頗受爭議的三一九事件取得連任後,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於2005年登陸展開融冰之旅,為兩黨打開交流之門,國共迅速和解。此後,藍營前朝的黨、政、軍高層勤於兩岸奔走,軍界高階退役將領返鄉探親祭祖者有之,旅遊者有之,更有不少與陸方交流聯誼者,不論什麼名目去,由於退役將領身分敏感、動見觀瞻,因此,有人低調、有人高調,都具有不同的指標性意義。例如,郝柏村返鄉探親祭祖之行,頗為低調,仍受相當禮遇;另有前參謀總長羅本立,為圓探親祭祖之願,捨棄可以終身保有一級上將榮銜,低調赴陸,這些都算是有風骨、有格調的風範,堪稱黃埔校友的表率。
馬政府上台以後,將改善兩岸關係列為首要,大陸方面亦展現很大的善意,兩年多來,雙方關係呈現前所未有的和緩狀態。此期間,台灣方面大凡以「中華」、「海峽兩岸」為開頭的什麼協會、學會、促進會……組成參訪團,幾乎都可以在大陸找到對口單位,展開互訪交流。軍界亦然,許多退役將領以黃埔校友等等名義組團赴陸交流,已不是什麼新聞,但是因為陣仗太大,往往成為新聞焦點,甚至在觥籌交錯之際的輕狂失言,屢屢造成負面評價。
- Jun 19 Sat 2010 12:12
翟山坑道司令台新建
翟山坑道原有司令台已被完全被拆除..繼而代起的完全新建的司令台..亦可作為遊客休息之用..上面則以鋼架做出象徵金防部各部隊所代表的三角型精神標誌..在金門當過兵都知道其代表的意義..
可以看到這個司令台是全新的..''班超部隊隊徽''.''崇法務實勤勞儉撲''標語也是''燙金字''..旁標還有240砲彈的藥包筒..中間則擺椅子...讓人有置身現代化''風景區''的感覺..原來國家公園所謂''保存''戰地史蹟是這樣''搞''阿?打掉重建? 不尊重原有的營區配置..難怪大家都說國家公園一接管.就''面貌全非''..
國家公園這種作法..倒不如選擇一塊花崗岩地區.自己請怪手挖一條坑道..要怎樣配置就怎樣配置.沒人會說話的..因為一接管也是要打掉重建..為啥不在閩南建築旁(如民俗文化村)蓋一個鐵屋?因為不對稱阿..如果都可以打掉重建還接管個屁阿..空地那麼多.蓋一蓋就好了..建造翟山坑道的年代根本沒有這些東西..保存不是重建..應該思考可以在坑道中坐運補艇遊坑道會更好..
我不反對這種活化的東西..但是如果放在營區外.似乎效果會更好..
- Feb 11 Thu 2010 11:12
戰役史蹟保存論壇
本月5-6兩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辦..戰役史蹟保存論壇...活動共分為戶外參訪及室內論壇...
戶外參訪,邀請地方文史工作者林金榮老師..及地區軍事專家榮民服務處鄭有諒處長..盛崧俊先生擔任講師..走訪戰役相關史蹟...包括古寧頭播音站..戰史館..擎天廳..獅山砲陣地..龍堡三營區及新頭碼頭等地...
第二日的室內論壇..則探討地區各項戰役史蹟推動工作..及活化''願景''...除邀請文資籌備總處施國隆副主任及金管處曾偉宏處長發表專題演說...邀請各方專家學者、退役軍友、關心地區戰役史蹟保存現況之民眾...包括立法委員陳福海..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林振查局長..文化局李錫隆局長..馬祖風景管理區李建勳技正..中國技術學院閻亞寧教授等人..分別就戰役史蹟保存提出見解...
左起為林金榮老師..金管處曾偉宏處長..地區立委陳福海委員.交旅局長林振查..榮民服務處鄭有諒處長
- Feb 10 Wed 2010 11:56
北山斷崖
位於古寧頭西北角海岸斷崖..古寧頭北山紅土斷崖為古寧頭戰役的遺址紀念地..其地質為紅土礫石..白土及地表土所共構而成..其崖下之貓公石景觀為其因紅土掉落後遭海水侵蝕及氧化而膠結形成之特殊地質景觀...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共軍隊約一萬人(實際應為9086人)登陸金門嚨口至古寧頭海岸..爆發古寧頭大戰..國共兩軍血戰三畫夜....最後共軍 一千多人在北山斷崖被俘...結束戰役..
紅土斷崖上一個廢棄無主的碉堡...依然守護著海岸...
- Feb 01 Mon 2010 10:55
羅寶田神父紀念園區啟用的省思
羅寶田神父是許多金門人心中的洋菩薩.. 根據金湖鎮公所及金門天主教教友提供的說明...羅寶田神父紀念園區原本是山外天主教堂.
羅寶田於一九五四年來到金門...醫治許多金門人的身心..收留被醫師宣告無望的病人..山外天主教堂一磚一瓦都由羅神父親自建立..做為傳教及醫療之用...
圖為羅寶田神父(Bernard M. Druetto MD OFM).3羅神父一生以傳教為職志.救人無數.民國43年(1954)羅神父得知金門的教友乏人照料.沒有教堂.遂向長上請調.於同年12月24日(1958.12.24)帶著天主教台灣福利救濟會捐贈的救濟品抵達金門.開始為當地的軍民作醫療服務...
圖文出自: http://taiwanimage.gio.gov.tw/photo/photo_detail.php?serial=104318
- Jan 29 Fri 2010 23:26
戰役史蹟保存論壇 2月5日登場
金門國家公園,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之金門群島上,成立於1995年10月18日,是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也是首座以維護戰役史蹟、人文史蹟為主且兼具自然資源保育之國家公園。
金門自明清以降即為具重要戰略地位之「海疆重鎮」,1949年國共內戰造成兩岸分治,長期戰地經營使金門「戰役遺蹟」及特殊之「戰地文化」,成為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後冷戰時期之重要戰役歷史紀念地。而各種戰備工事、戰地建築物與戰備設施,已成深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及觀光客必遊景點。
本處自成立以來即積極推動戰役史蹟保存工作,包含各項戰役史料蒐集、調查、研究及各項戰役史蹟的規劃、管理、維護。99年度將辦理之「金門國家公園戰役史蹟資源維護整體發展構想規劃研究」、「金門國家公園戰役史蹟景觀風貌構成調查研究計畫」等案,期藉由計畫性的調查研究,建立資源保存及經營管理模式,並將其成果轉化為各項戰役叢書、影片、展示,提升民眾對於戰役史實的體認。
- Jan 29 Fri 2010 23:12
金門軍旅生活
- Jan 27 Wed 2010 18:27
軍民攜手共創未來 ?
近日連續登上新聞版面的幾則新聞,包括金防部官兵全力協助峰上海域灘際的清污,以及成功協尋失蹤老人等,彷彿金門又回到從前戰地政務「軍民一家」時期,讓鄉親們重溫了「軍愛民、民敬軍」的舊時代故事。
雖然「軍民攜手共創未來」,是個再八股也不過的「標題」,恐怕單看這個標題,還願意繼續閱讀的讀者不多,但我們必須不厭其煩、再三地強調,唯有軍民攜手合作,金門方有未來。
- Dec 29 Tue 2009 12:11
與軍友逛山外
每次軍友返金都會去山外逛逛..以前這裡的商家都靠駐軍的消費賺錢..現在駐軍減少.不免有奚落的感覺..跟十幾年前真是落差很大...
以前這種繡軍服臂章..洗衣服都大賺...現在還是有啦..不過很少了...
下面那兩個三角形標誌說是海軍...
- Nov 14 Sat 2009 22:05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 Sep 18 Fri 2009 08:56
后扁大碉堡的新鄰居
台灣電力公司執行綠色電力政策,看上金門外島風力發電條件。台電風力發電工務所主任陳武雄今天會同金門縣政府會勘,認為東半島后扁海邊是絕佳地點,希望在九十八年裝置機組發電,紓解能源壓力,並配合地方發展觀光。
經過初步調查,金門的平均風速為每秒五點七一公里,最多風向為北北東風,為適合開發風力發電地區。
金門縣政府建設局、工務局、地政局等單位進行風力發電場址會勘,一致認為金沙鎮后扁海邊是最佳地點。
預定八組風力發電機...那天去已完成2組..
- Sep 16 Wed 2009 20:05
鄭成功與建功嶼....誰最大
- Aug 10 Mon 2009 15:08
金沙戲院
曾經是繁華的金沙戲院及沙美街上的商家、冰果室、禮品店、軍品店、菜市場裡,不時,都會有穿著草綠色軍服的阿兵哥與人們,在消費與採買的熱鬧情形,卻已在新時代的洪流之中,逐漸的走遠、褪色與不復當年的榮景。
回望過往的歲月裡,金沙戲院與周圍應運而生的行業,曾經帶給軍民許多的歡樂及陪伴大家,渡過無數的春夏秋冬與見證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原本由軍事對峙時,金門地區曾經部署了十幾萬大軍,當時為了娛樂在戰地前線的官兵,而所建造的大時代產物與其遺留下輝煌的戰地風情之歷史軌跡,卻因地區大量裁軍等因素,以致現今,有如過時的玩偶,隨著歲月的消逝,逐漸的寂寥、頹廢與被人遺忘
家住復興街的張姓民眾說,七○年代,金沙鎮還有娛樂活動,再加上當時仍有相當的駐軍,所以每到電影放映時間街道上總是擠滿人潮,隊伍從金沙戲院延伸至金沙鎮公所,如今,沒有娛樂、沒有大軍更鮮少有民眾會走到街上消費,每天開門做生意都是賠本的,一天平均賺不到幾百塊,掛零也是家常便飯,生意遠不如金湖新市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