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各海岸正如火如茶的展開排雷.預計在民國104年金門將邁向無雷環境..其中又有分國軍自力排雷及委外排雷這兩種排雷方式..


這是目前正在西園海邊展開的委外排雷.這些告示牌是告訴鄉親雷區的標示說明及人工排雷安全守則..也是排雷必須遵守的標準.不過跟國軍自力排雷好像不太一樣.



雷區標示樁說明.不同顏色有不同的代號與危險標示..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金防部聯訓操演於后湖海灘舉行.由於事前都有公告.所以有不少人起個大早來看看難得一件的火砲實彈演練..當然地點要自己找.我找的地點視野還不賴.就差看不見120迫砲.

 

射擊火砲計有M115式8吋榴砲.M59式155加農砲.M101式105榴砲及國造63式120迫砲共22門火砲參加演訓.總共射擊112發砲彈.目標區為南海域距金門4000至7000公尺海上..

 

在15分鐘時間砲聲隆隆中.參演砲兵部隊共射擊112發砲彈.均精準命中距南海岸約4000至7000公尺海上目標區.展現平日精實訓練成果..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金門日報副刊文學2011/6/17    作者陳長慶


三十餘年前,我婉拒了長官派車送我回家的美意,獨自踏著沉重的腳步,環繞與我朝夕相處多年的明德廣場,經過太武招待所、水上餐廳、TOC、軍事看守所、介壽台……。而當我頓足停留在太武圓環低矮的柏樹旁時,我情不自禁地回頭仰望巨石重疊的太武山巒,凝視綠意盎然的翠谷美景;這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卉、一景一物,對我來說是那麼的熟悉啊!它不僅有我青年時期的美夢,亦是啟發我邁向文壇的聖地,我何曾忍心想離開它。然而,基於現實環境的使然,以及另有人生規劃,我不得不作離別的打算,但長官卻在我的辭呈上附帶了一個條件,必須等陸總部年度視察過後始能離職。


如以現實的層面而言,即使我在防區這個大單位裡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我所經辦的業務卻也不是一位新手在短時間就能進入狀況的,故而,我能理解長官的意圖。實際上我也不願看到曾經辦過的業務因我執意地要離開,讓續任人員在接受總部視察時不能依「計劃」、「執行」、「考核」作妥善的整理分類歸檔,而被記上缺點受到懲處。倘若如此,怎對得起平日對我照顧有加的長官。


誠然,在視察官未蒞臨之前,我並不知道他們想看的是那一方面的業務,心裡難免會有些緊張。但依我多年來的經驗,此次視察的重點或許是上級最重視的「低價服務」與「小據點服務」。果真不出我所料,當視察官指定要看是項業務時,我很快地就把轉頒的計劃與執行的成果呈上。整個上午,視察官幾乎都圍繞著這兩項業務打轉,除了仔細地翻閱檔案作成記錄外,也同時詢問承辦人員執行情形與相關細節,我亦不加思索地一一作了說明。檢查結果非僅沒有任何缺點,甚至還因我對業務的嫻熟,蒙受視察官的稱讚。當然最樂的還是我的長官,他也因此而獲得嘉獎。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金東地區吳坑西園之間.原僅小堤相通.土路低窪狹窄.累為海潮沖激.不良於行.鄉民苦焉.司令官馬中將秉承總統蔣公便民愛民之德意.遂有開湖築堤之議..民國59年由當時金東駐軍長江部隊(地區代號)圍堤成湖.當時是陸軍第92師.故名西園湖..之前有文章介紹!


照片中為西園胡誌所在的馬路.這是舊湖誌..


照片後面註明是民國59年11月..工程才完成不久..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烈嶼觀察筆記版主的熱心引導下.我們找到凱城堡..此堡雖不大.一個防禦碉堡而已..不過卻可以感受前人建堡的用心與努力! ..名曰凱城.其用意不知為何?

 

入口上書有''凱城''二字.左方是一面國旗.右方則是黨旗.並以白色貝殼裝飾..

 

本來是座伏地堡.上面及周圍有覆土.後來移走後..就是這模樣..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這是目前蓄試所反空降堡的情形.又稱21堡..反空降堡長的都一樣.有一圓形堡上架四管50機槍.其餘為官兵生活場所.只是不知此堡不知有無坑道? ..



反空降堡一般都位於敵人易於空降的地方.如何斗平原就有很密的反空降堡群..其餘金西海邊也不少..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金門的心戰工作有無線廣播(在塔後-金門廣播電台坑道裡).播音站喊話.空飄.海飄.宣傳彈(砲射)等幾項.目的是攻心.也鼓勵投奔自由..海漂以海漂杯算準潮汐施放.空飄顧名思義是以施放汽球的方式.將當時的訊息利用氣球空飄.傳送到對岸.當然也包括一些日用品.傳單等等..


光華基地位於太湖旁.民國58年設立.主要任務當然就是施放中高空氣球等心戰宣傳品..不過民國58年以前的老照片就已非常多的空飄畫面.表示此項工作早已展開.而且是高賓外賓訪問金門必走行程之一..隨著兩岸的和解.廣播停了.喊話站撤了.海飄空飄自然也就沒用處了.民國88年金門光華園心戰基地結束長達三十年對中國大陸的空飄工作.空飄任務後.軍方移撥給金門縣政府管理..



此為心戰大隊標誌.馬山撥音站坑道入口處.亦有此一標誌.不過標語被刻意抹掉(弘揚大漢聲威.瓦解匪軍士氣)..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轉貼2011/06/10中時電子報: 滅共標語礙眼?陸客搶拍照



陸客自由行開放前夕,傳出台東綠島因出現「滅共」標語,被大陸官方列為「不推薦景點」。旅遊界昨天表示,金馬地區有許多類似標語,許多陸客都看過,還高興的拍照留念。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表示,未聽說有陸客對這些「歷史標語」有意見。

 

傳出陸客有意見的「滅共復國」4個大字,位於綠島的綠洲山莊,原本當地人都習以為常,但也因陸客自由行將開放,因此4個大字實在太過敏感,於是被大陸官方封殺,消息傳開,旅界頗感意外。大陸官方也隨後否認。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1/6/10 記者駐南區特派員王世勤/特稿報導: 戰地金門將才輩出從鄉彥吳有明榮陞聯勤司令談起


自古以來,源遠流長的血脈,骨肉至親的人流,及文武世家的背景,此三種獨特的條件因素下構成了特殊的文化原型。伴隨著特殊的地理生態與人文環境,孕育了優質的軍事素養與內涵,再加上樸質誠勤、刻苦耐勞的傳統特質培育了金門子弟在軍中非凡表現,造就了青年才俊的金門子弟在軍中傑出成就,產生不少傑出的軍事將領,成就了卓越功績,不但光宗耀祖且貢獻國家社稷,成為國家中流砥柱的棟樑基石。


民國四、五十年代的戰地政務軍管體制,雖然箝制金門百姓近三十年的思想、言論自由,也為金門造成無數傷害民主的創傷與苦痛,但平心而論,卻也造就了金門一種特殊的戰地人文、風俗、體制及培養出循規蹈矩、服從法紀的觀念。誠勤樸實的民情風俗、刻苦耐勞的毅力於焉而生。尤其在戰地政務軍事管理體制下,軍事素養、法紀觀念、保家衛國、保境安民的觀念接續著明清兩朝的優秀的武將遺風,如洪旭、洪暄、洪磊父子及清朝之邱良功、李光顯一直是金門後輩子弟心中的楷模標竿,因為金門島雖號稱『貴』島卻地瘠人貧,惟一能擺脫貧窮的方法不是努力讀書考取功名,要不就是當兵吃糧,而十年寒窗緩不濟急,當兵建功、立業卻有立竿見影之效,也因為如此,窮困的金門子弟家鄉幾畝薄田根本不足糊口,長年衣不蔽體、食不飽腹,這些孝悌忠信、資質聰穎的金門子弟頻頻選擇從軍一途,這些優秀子弟在既有糧吃又有薪水可養家,在此種衣食足而行有餘力下,秉持著淳樸的民風,聰慧資質更進一步進入指參學院,各大學研究所深造,因而造就出輝煌的專業知能,貢獻所長、光宗耀祖、貢獻國家。金門子弟此種當兵的動機與背景跟一般『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說詞,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大陸內地當年有少數游手好閒的市集無賴或是犯案累累被通緝落跑的地痞流氓,當其走投無路時往往只能往軍中流竄,由於這些少數人不學無術,資質魯鈍、素質頑劣、好吃懶做,一有點權勢便欺壓鄉民、魚肉鄉里,其下場當然是可想而知。反觀家鄉這些優秀的子弟在優良的資質、孝悌仁愛、忠義傳家,加上努力上進,勤樸弘毅,非但一展軍事長才,還出類拔萃,光宗耀祖,這就是坊間俗諺『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不適用於金門子弟的最佳證明。


在國軍精實案之前,有陸、海、空、聯勤四個兵種的總司令都是二級上將職缺,在本島則有北、中、南三個軍團及金門防衛司令部,四個司令,其中除金門防衛司令因屬戰區較為特殊,司令是上將職缺外,其餘台灣本島北、中、南三個軍團司令都是中將職缺,雖然如此,軍團司令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軍中職位,是晉升上將的重要經歷,而澎湖與馬祖防衛司令部均比敘軍長職務,在當時似乎都是現階少將擔任之。而金門防衛司令部由於時勢移轉,當年統領十萬大軍的戰地司令部也已降編為指揮部,全島兵力只剩不到一萬人,如此情景,讓歷經戰地政務盛況多年的老軍人有種不勝唏噓之感慨。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鴛鴦馬是當時風行的交通工具後來發展成旅遊商品之一.讓旅客騎鴛鴦馬走一段路..這種馬短小精幹.適合負重..



太武山公墓前的入口牌樓..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轉貼金門日報設網站2011/6/9日社論: 戰地文化全面統合 ──軍方表態支持金馬戰地文化申請世遺後的思索


金門推動登錄世遺的聲音,外界聽見了!〈金馬戰地文化申請世遺 軍方支持〉,二○一一年六月七日的《中國時報》,以頭版及第三版整版焦點新聞,從金門出發,全面聚焦台灣的世遺之路,透露了一個重要訊息,「金馬戰地文化也可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金門縣政府與連江縣政府於去年相繼表態要將當地特有的戰地文化,申請登錄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國軍也於日前表態支持」,「金門的戰地文化,除傳統的閩南建築外,最大特色在於軍方的工事,包括坑道、據點與精神標語,以及數十年的軍事對峙;綜觀冷戰時期,只有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南北韓的板門店可相比擬」,軍方的表態支持外,報導也引述了監察委員黃煌雄的主張,「金馬戰地文化應合而為一,一併聯手申請世遺」。


北山的喇叭掩體-冷戰時期對大陸作心戰廣播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轉貼中時電子報:    被「解救」 陸客大呼有趣      2011-06-08 中國時報 【李金生、潘欣彤/綜合報導】


馬祖拜試辦小三通之賜,成為很多大陸客的「台灣初體驗」,尤其是充滿「解救大陸同胞」、「蔣總統萬歲」等精神標語的芹壁,總讓對岸民眾嘖嘖稱奇,爭相合照。金門的「消滅朱毛漢奸」等標語多被塗掉,現竟成為吸引大陸觀光客的最夯景點,


「原來台灣民眾是這麼看我們!」兩岸國共內戰對峙數十年,近年雙方關係和緩,小三通後,大陸民眾終於有機會踏上「前線」馬祖,卻看到擁有崇高地位的毛澤東、朱德,變成牆上「殺朱拔毛」標語主角,自己甚至成為被「解救」的對象,莫不大呼有趣。


位於北竿的芹壁村,雖以「馬祖地中海」景緻聞名,不過,村內幾乎每棟房子外面,都有水泥製成的反共標語,糊在石牆上,密度堪稱馬祖之冠,不僅成為陸客指定必訪,還有以國共內戰為主題電影,專程到此取景。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