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環島東路往溪邊方向..過了金溪橋..位於金溪湖上..有一小島..以前叫作白鷺島...現在如何稱呼不得而知..島上建有一小廟..這座廟是陸軍兩棲偵查營為殉職弟兄所立之''忠烈祠 ''...祠內供奉著歷年突擊大陸為國捐軀有功官兵..

 

祠旁有一銅像..為紀念陸軍少將劉雨成將軍.當時由防區司令官顏忠誠所立..以紀念這位兩棲偵察營歷年來唯一的少將營長...

 

 

要上小島瞻仰..有一弓橋.沿著階梯拾級而上..景色清幽..環境整潔..忠魂安於此.讓人有萬分崇敬之心..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霧鎖金門不稀奇,只是「大陸客」把問題凸顯,試問台金開航,金門人何嘗因「延誤」而霸機過,不想因濃霧而引發的諸項問題上了國內要聞讓人側目,參謀總長林鎮夷蒞金竟也同意民航局所提尚義機場比照松山機場降低起降標準從一千二百公尺降到八百公尺目標,要拆遷跑道盡頭的軍方碉堡「長城堡」,殊不知長城堡有它的歷史意義,它是五、六十年前的建築和蔣中正先總統親蒞巡防的陣地,掌控空域更是機場跑道盡頭后湖村落屏障,之前民航局已經為了降低能見度,砍伐殆盡兩側的松樹林,但結果呢!今天竟又要拆除有歷史價值的軍事碉堡,吾人以為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因為還有緊臨跑道咫尺的村落,筆者的家鄉后湖,也曾經為了「噪音」問題而抗爭過和上了全國各媒體,因為村民反對遷村,是以松山機場可以八百公尺進場,不見得尚義機場也可以,至少跑道長度不同,跑道前後有兩個村莊,后湖和尚義,萬一像林園空難,怎麼收拾,再說金門濃霧總是在八百公尺以下,拆掉長城堡無濟於事,除非后湖尚義也跟著遷徙,或者另覓地建跑道,吾人實不忍於一處軍事遺跡又被摧毀,因此,如何思考管制旅客流量,和有能讓他們住宿的旅館,留在金門「消費」一天,不是只提供廈門─金門─台灣的小三通,想想大陸客直飛台灣不經金門以後,金門破壞的軍事建築還能喚回來嗎,金門的觀光資源只有這些,千萬不能被八百公尺的能見度所迷失,國防部不要金門縣政府應該珍惜,畢竟,民航局從砍伐林木到現在拆除碉堡作為不無改善,但,八百公尺不是問題,而是八百公尺以下時間長久才是問題,如果長城堡得拆,那旁邊的垵湖國小、后湖村落,是否也命在旦夕,民航局千萬不要讓之前村民欲靜坐跑道的事件重演,吾人以為,天候使然,長城堡何辜,濃霧深鎖,不是八百公尺可以作標準,八百公尺以下的問題才更要解決!



綜觀,八百公尺絕無法滿足尚義機場的濃霧降落,除非更低標準或者能自動降落,如此就非后湖遷村,或另覓地建跑道不可,這曾有人提出,也不無可能,因為同在民國八十幾年,烈嶼要求興建金烈大橋、后湖抗爭飛航噪音,如今噪音有補助,大橋也有了譜,只是砍去了大批的防風林又降低了多少能見度,還不是望「機」興嘆!難道當初的決策沒有錯誤,就像航站的設計無法滿足人潮流量一樣,總是一點點的改善,就不為長遠作打算,吾人必須呼籲不是松山機場能見度八百公尺,金門也能降到一樣標準就有機可乘,畢竟不是跑道一樣長,霧季一樣短!因此,說長城堡是障礙太沉重,何必為了「中轉」的陸客,連金門人都一位難求,就破壞遺跡不值得,為什麼不思索活化長城堡,長城堡有坑道可以通到后湖海域、后湖村內,像「擎天廳」一樣的神秘,當時駐紮的官兵退伍後在網站部落格撰文描述宛如地下迷宮,就是住后湖的筆者也因「軍管時期」未能探究,點「谷歌」「后湖長城堡」讓人驚嘆!原以為軍方釋出後會活化,提供「軍事體驗」,觀賞「飛機起降」,還記得軍方駐守時,飛機掉頭起飛,這裡的衛兵向機上人員徒手敬禮的一幕嗎!怎不讓陸客停下來看看「冷戰」時期國共對峙的防禦,就急著讓他們「坐船」「乘機」片刻也不休息的離開金門!又讓他們大發雷霆,金門要的是這種「中轉」?要的不多只希望陸客回去在免稅店買兩瓶高粱酒就滿足了!


地上一層,地下二層的「長城堡」建於民國58年11月1日,翌年6月30日完工,由長城部隊步兵七營所建,地形險要,當時司令官題「長城堡」意「鋼牙虎口海上長城」,一幀老蔣總統從長城堡走出來,戴著防毒面具的衛兵向他敬禮,總統也回禮,讓人動容,「任何一處遺跡都是唯一的,無可複製的,一旦毀了就沒了」,拆了長城堡就能降低起降標準,真的這麼單純,不會再說跑道不夠長后湖、尚義要遷村!不會又說這一帶濃霧特別長?吾人深信歷史記載「長城堡」,保留戰地遺址不是拆了再建,申請「世遺」不是這種作為,今天金門好像只剩下「擎天廳」不是阻礙建設!否則,總見拆這拆那,難道這就是行銷金門,推展金門觀光,委實令人扼腕,常常我們驚覺比不上別人,就不覺是我們自作孽,還以為是蛻變!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扼守金中地區..聽軍友說是個連據點..能看到的地面建物不多..幾乎藏於九下..這是金門早期據點的特色..因為那時還有砲擊等因素(單打雙停)..所以一般都往下發展.減低傷害!!各個據點皆如此.小時後經過這裡有雙哨衛兵駐守.如今真是人事已非阿!


可以看見只有兩個圓型堡..但是很高大....有反空降的意味.堡上編號訴說著駐守的歲月..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種位於海邊的集火樁..由一根水泥柱構成..是砲兵的集火點..又高又大比一般島內或是新建的集火樁大很多...




上面有字及編號..不過不清楚其代表為和意思...經長年風吹雨打..依然屹立!!見證戰地的變遷..海灘由極為嚴格的管制區..變成快要成無雷沙灘..近年變遷之大真不是在意料之內...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陸軍一級上將.兩任金門司令官的胡璉將軍..身後金門軍民先後建伯玉亭.胡伯玉將軍紀年館後..又於胡將軍逝世十一周年之日於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於中央公路小徑圓環.建立紀念銅像..並以中央公路正式命名伯玉路.用以崇德報功.以紀念建設此荒蕪島嶼的恩德...



民國七十七年初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轉達中樣指示辦理.時防區司令官黃幸強上將對此相當重視.除由當時縣長唐雄飛親向伯公長子胡之光教授取得相片多本..由雕塑家魏立之教授鑄造半身戎裝銅像..神態畢俏.栩栩如生.像座西南.像高1.2公尺.基座高約四公尺.像立圓環.雄壯威武!!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裡是我的故鄉..也來過多次..跟小時的記憶沒差多少...以前就是這個樣子..


這裡前次跟砲長小胡他們來..是有跟海巡申請那一次..不過那次進不來...現在好像有整理過...




據點上的一些崗哨..伏地堡...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這座橋本來是一座土橋..僅有兩三個涵洞通水..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不幸颱風過境.豪雨成災.上壩為大水所沖垮..當時駐軍即奉命興建過水橋..由金南守備區所屬部隊構工興建..又稱為''壩橋 ''當時防區司令官還曾親自主持剪綵... 因為這裡是兩個地區雨水匯積入海的要道..過水橋於民國五十年又被沖垮..該部雄獅部隊又再度奉命建築大橋..


五十一年四月一日..由雄獅部隊楊家驊上尉帶領部屬二百餘人..在此地正式開工..三個月時間.在風吹雨打.太陽曬的情況下..官兵齊心合力..不辭辛勞..完成任務..在當時是一件交通稱便.為民造福的大工程..


此橋歷時至今快五十年..依然屹立..可見修橋之用心....看見自己服役時的部隊名稱格外親切!!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們現在所指環島南路是指由官裏經昔果山.尚義.下興.湖前到料羅圓環..全長19.6公里...民國五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正式通車...由當時駐軍興建..

 

其中官裏至機場這一段由當時地區駐軍天山部隊(當時金中地區部隊代號)構建..下興到料羅圓環則由黃海部隊(一樣是地區代號應該是南雄師)...不過我不知道到底當時是哪兩支部隊...

 

位於官裏的環島南路起點..有豎立一個環島南路天山部隊建的小牌樓....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一呼百應快動猛打乃金門砲兵標語..民國四十四年.劉玉章將軍任金門防衛部司令官...時金門與大陸常發生砲戰..當時駐守金門之砲兵部隊為3197部隊又分為金西保羅部隊金東自強部隊..而當時司令官對砲兵的訓示就是: 一呼百應 快動猛打...意思是主動出擊迅速確實..

 

圖為80年代金門砲兵演練情形...應該是鵲山155加砲

 

砲戰中的金門砲兵...此為LIFE雜誌記者所攝..我方砲兵反擊情形..當時標語即是一呼百應快動猛打!!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位於乳山後面的廢棄營區..亂走走到這裡..都沒人..只見兩座類似水塔的建物夾雜著一兩棟廢棄營舍..徒留淒涼之感...


沿著廢棄及雜草欉生的戰備道..可能是太久沒車輛通過吧..才會如此荒涼...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古寧頭戰役經三天兩夜.五十六小時戰鬥.國軍雖獲勝.但也傷亡慘重.戰場屍橫遍野.血染黃沙.腥風息息..據當年村民相告.入夜後常聞口令哨子傳呼聲..夜犬嚎..戰場燐火飛舞.村人甚驚..乃祈禱乩童..口中得悉乃陣亡將士孤魂無託.西浦頭村民乃用三牲祭奠英魂.每年農曆九月初八(李光前將軍殉國紀念日)為祭將士殉難日..民國四十二年於李光前烈士陣亡處.立石碑紀念..兵設古裝神像一尊.供人參拜...

 

西浦頭村民為表示對李光前烈士壯烈殉國精神之崇念...殉國時年僅三十二歲..於民國六十年鳩資建廟祭祀.當時占地僅十二平方公尺.長四公尺.寬三公尺.四周圍有矮牆.當時並不是稱李光前將軍廟..而是尊稱其為 ''軍府萬興公''''軍府爺'' 其廟名稱為 ''軍府萬興公廟''''軍府爺廟'' ....

 

 

民國六十五年.村民有感於原廟狹小又老舊..因以眾議予以擴建..於四月發動募捐而於六月二日動工..並於八月二十八日全部落成.經擴建落成的該廟正式更名為 ''李光前將軍廟'' 占地面積四十四平方公尺.長十一公尺寬四公尺.若連廟旁的稷仔寺及亭子算在內..則達七十餘平方公尺.比原先的廟大很多..四周圍牆亦以剷平..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此為李光前將軍廟前李將軍半身戎裝銅像..

 

民國六十五年胡璉將軍回金門參訪時.曾親至李光前將軍廟.向李光前烈士靈前致祭.並希望能將廟裡供祀的李將軍現代戎裝塑像.重塑一座身著古裝像奉祀.以與古色古香的廟貌相配稱.村民尊其遺願(時胡璉將軍已逝).與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六日.經沙美一家佛具店裝塑完成.於當日恭迎回廟奉祀!!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