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公路連通金城及山外兩大城是金門最筆直的公路


六十六年六月廿二日晚,時任總統府戰略顧問的一級上將胡璉 (字伯玉) 病逝臺北,享年七十一歲;七十七年六月廿二日,中央公路更名為伯玉路,並在小徑圓環豎立胡璉將軍紀念銅像一座,用以紀念胡伯玉將軍。


金門早年境內道路,皆係羊腸小道,迂迴曲折,僅同安渡頭與後浦間有一石砌道路,民國十九年,縣長李敬仲籌開後浦至官澳公路,至二十三年,路基大部完成,廿五年縣長鄺漢續建,十一月由廈門松記建築公司以一萬九千七百五十元承建沙美、中蘭、瓊林等處橋樑。


日人據島時,又另自瓊林、小徑、下坑、湖前、新頭至西洪五裡埔止,開一便道,工程草率,卅一年又闢瓊林至古寧一段。


40年代之中央公路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島上,先後運用兵工,修築公路,日增月盛,迄至七十六年止公路全長三六二公里,密度每平方公里有2.45公里,四通八達,密如蛛網,路傍遍植樹木,綠蔭夾道,乃使窮鄉僻壤,馳車可達階前矣。 


中央公路: 自金城(一.三公里) 經榜林 (七.二公里) 至小徑 (八.七公里) 至太武山 (一一.九公里) 至山外 (一四.四公里) 至五裡埔機場,全段為水泥高級路面,四十七年五月完成。


以上為金門縣志所載...



這張是中央公路開通典禮後方為無名英雄紀念碑


 


曾兩任金防部司令的胡璉 (字伯玉) 將軍,對這條公路的興建投入許多心血,為了激勵官兵士氣,甚至還親自肩負石頭而行,老照片中帶頭前進的身影,留給百姓許多懷念。


行駛在中央公路的軍車


當年係基於軍事考量興建,目的是希望遇有戰事時,東、西半島相互支援可以更加便捷;先總統蔣公親臨金門視察,走在水泥高級路面時,曾經讚許:「這是我多年要求的築路標準,今天在金門看到了」。


 



 


民國61年的中央公路


透過車窗拍攝的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道路筆直往前延伸,行駛在路上的車輛寥寥無幾。


http://taiwanimage.gio.gov.tw/photo/photo_detail.php?serial=103799




 


木麻黃昌盛時期的中央公路


中央公路的「綠色隧道景觀」,原為地區的一大特色,也是倡導綠化金門的胡璉將軍,留下的重要貢獻之一,但以木麻黃為主的行道樹栽種,在八十八年十月八日「丹恩」颱風襲境時,遭到嚴重的摧殘。縣府在道路搶通之後,以木麻黃樹齡僅四十歲左右,其後逐漸枯萎死亡,因此索性砍伐殘林,改植具有多層次美感的「小葉欖仁」,期待「十年樹木」,很快另有一番林木成蔭的好風光。



 


目前在瓊林路段還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滾輪,它正是當年修築〈中央公路〉時,在缺乏現代化機具的情況下,國軍用以壓實馬路,帶來更便捷交通的大功臣,基座下有官兵協力拖曳滾輪的石雕,可以想見當年國軍開山闢路,篳路藍縷的辛勞。


民國八十六年後,柏油路面鋪設在原先的水泥路面上,使車輛走得更加平穩舒適。這是前人血汗、後人
乘涼的寫照。功成身退後,放置在瓊林與伯玉路圓環路口的這個壓路滾,是早期金門建設的歷史見證。
興建公路的壓路滾: 現在位於國校反空降堡旁



 


以下是美國LIFE在823砲戰期間所拍:


公路完成後,最大的改變是路不飛灰,其次是節省油料,降低車輛損耗。另一個難以估算的價值,便是在八二三砲戰時的表現。


一排軍車型走在中央公路上當時已是水泥路面



 


當時,烽火連天,軍民通常得搶在砲火間歇的空檔,以少數鋼板墊著沙灘,才能一寸寸的移動自海上運補的自走砲。


然而,只要讓砲車一上了公路,便能一路順暢的快速佈防,此即因道路築建精實,縱若遭受砲擊,也只能轟出了大小不一的窟窿,完全無礙車輛的通行


被砲彈所擊的坑洞



 


國軍行走在路旁兩側


好像要去構工



 


可以看出那時木麻黃還沒長成


但已具規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