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據點從立委陳福海委員部落格得知.即將撥交給金沙鎮公所..供旁邊的鶯山廟管委會使用..所以又來了一趟.基本還未撥交..大門依然深鎖.依舊盡責的戍守於北海岸..據點編號:E-005B
與五甲鶯山廟比鄰而居..只隔一道門.
這個據點從立委陳福海委員部落格得知.即將撥交給金沙鎮公所..供旁邊的鶯山廟管委會使用..所以又來了一趟.基本還未撥交..大門依然深鎖.依舊盡責的戍守於北海岸..據點編號:E-005B
與五甲鶯山廟比鄰而居..只隔一道門.
一條海岸堤防..修建於六十二年..由地區天山部隊整建.實際則為51師黃龍部隊..後來改番號為151師..常駐宜蘭..因而有所謂宜蘭師之稱號..
黃龍部對於民國六十一-六十二年駐守金中地區.時師長為牛鹿邵與羅春魁兩任..
堤防上刻字: 黃龍部隊整建 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元月立..
位於庵前兩層樓房.為早期胡璉將軍在金門的防衛部舊址前.建有一涼亭.為兵工所建.年代已不可考..為一四柱涼亭.內並有石桌石椅.四根柱子書有兩幅對聯..內容為惕勵人心之著作..
正面這一幅為: 作天地間不可少之人 為倫類中所當行之事..意為不要看輕自己.所行之事更要合乎常理..
另一幅對聯是: 求名當求萬世名 計利當計天下利 ..可見撰文者之雄心萬丈! 意為要為萬民服務.不可記一時一已之利..這種惕勵人心之作.不隨時代演進而失其精神..
在雜草中有兩根柱子.書寫著一副對聯..不是很清楚..決定撥開一看究竟!!
原來是書寫著: 精誠團結 奮鬥到底的標語..雖然被覆蓋多年..不過照字面的意義.其精神卻是可敬的!
意在勉勵官兵.上下一心.團結奮鬥.不可懈怠!!
顧名思義南雄醫院位於南雄.下莊地區..以前駐軍時.這裡還有門診服務..是典型軍醫院!不過也隨著國軍精實案後.人去樓空了..在''國軍精實方案''以及''一縣一公立'' 的政策推動之下.外島軍力銳減.中央政府也只負擔一個縣只存在一個公立醫院(含軍醫院)...
這也是典型的坑道式醫院.位於花崗岩石壁內..旁邊就是迎賓館.南雄醫院坑道南邊可以銜接迎賓館.戰時是整個合而唯一的.以方便傷患救急..
爬上去還有一些建築在..不過一樣荒廢..
因為「李將軍託夢協助發軍餉」,曾於民國六十二年間在金門服兵役的桃園縣新屋鄉八路財神廟創辦人曾春榮,專程到金寧鄉西浦頭李光前將軍廟舉辦普渡法會,包括金防部指揮官張慶翔、縣府參議許寬、民政局長翁伸金等前往祭拜,感謝他為國軍先烈普渡。
提起這次到金門金寧鄉西浦頭李光前廟辦法會的緣由,曾春榮直說很玄,他指出,「金門李將軍」曾在農曆七月初三連續三晚向他託夢,要他請財神廟幫忙為部屬發薪餉,他感到相當疑惑,便向他一手創辦的八路財神廟的神明請示,結果連擲六個聖筊,於是,他決定到金門走一趟、瞭解情形。
農曆十六日那天(國曆八月二十五日)曾春榮來到金門,搭計程車全島走透透打探,才找到西浦頭李光前將軍廟,確認廟內供奉的李光前將軍,就是託夢給他的「李將軍」。
民國五十年間吳坑通往西園的馬路.路面狹窄.凹凸不平..以前這裡就是海邊.高潮時路面幾與水平面同.往返車輛遇於路上.無法錯車..修建後的該條馬路.不但要拓寬.且路面還要加高.在馬路內側加深.開闢成''淡水湖''..既可養魚又可利農作物灌溉..直接嘉惠民生..這就是''西園湖''的由來..
全長二百二十公尺.原有彎曲的路面.拓建成筆直路面.將原寬六公尺的馬路.拓寬一公尺同時加高一公尺..就是西園湖左側道路..道路外側砌卵石.使路基不坍塌.路面築成後.兩側並廣植行道樹.唯一水泥路面..
工程由金東駐軍長江部隊甬江之二部隊負責施工..於民國五十九年三月動工..經阿信學長補充:當時金東駐軍為忠誠部隊番號92師..長江部隊為地區代號.
5.56公厘子彈曾經是我當兵兩年.衛兵交接或是打靶用的子彈..格外親切! 無意走在海邊發現這一顆子彈..不仔細看還真就走過了..已嚴重生鏽.
拿到陰涼處照了一張..本想帶回家.不過屬於這塊土地的東西.就留給大地吧! 我又把它放回原處.希望隨時間慢慢鏽蝕吧..
畢竟小時候金門有太多人玩未爆彈而傷及身體的..我們村裡就有一位..還好只是手指斷掉..再見了5.56公厘子彈..
最近金湖鎮公所在成功.尚義海灘舉辦一年一度的花蛤祭..使得這些標語獲得重新粉刷的機會.宛如重生一般.重拾往日光輝..
這個三角形精神堡壘位於尚義機場東門出口三角圓環處.戰地政無時期.一些高級長官.貴賓時常由此門進出.直達防衛部視察或參觀..民國七十五年由當時司令官趙萬富上將.指示金西守備區官兵興建..精神堡壘高約12米.頂端是一地球狀.底下是三角錐狀.分別對向三個路口..每面各置有標語..讓來金視察的長官和外賓.一到金門就有耳目一新之感..
往機場方向是: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古寧頭是北山.南山.林厝三個自然村的共稱..位於金門島西端突起部.距離大陸只有八千公尺..入口處有一城堡狀牌樓.上有一勇士持端槍狀.神情肅穆.兩眼正視前方..這就是''古寧頭戰役紀念塑像''..
這是民國五十五年.由當時在金門當兵的雕塑家洪郁大所完成..也就是''八達樓子抗日七勇士塑像''的製作人!.他說.古寧頭戰役戰士塑像.是他廿十多歲時最滿意的作品.也是台灣早期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一..而其放置於戰地海邊與大陸遙遙相望.砲聲中.海浪拍岸.真是最真切的環境藝術..
這一尊高兩百五十公分鋼筋水泥塑像..隨著該處興建古寧頭戰史館.戰士塑像也被移除..何時置於牌樓上.我並不清楚..
在八二三戰役史蹟論壇中.國家公園即將於年底活化E-17據點.也就是大家稱做無敵堡的三角形碉堡..此堡位於馬山左側.共衛馬山前線的屏障.為一班據點..迷彩顏色相當特別..這些在活化過程會不會消失?不得而知..不過國家公園接管的案例..大家有目共睹..不再詳述!!
其實堡內很簡單由兩條通道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