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B蘋果記者王中聖先生報導如下:


前縣長李炷烽在任時即積極爭取的大二膽觀光化終獲國防部「有條件同意」~~~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政則今日陪同新任福建省主席陳士魁到金門視察時,當面向府會首長告知國防部已同意「有條件全面撤軍」,縣長李沃士表示將在3年內完成島上旅遊交通設施的規劃與施工並接管這座「最靠近中國廈門的軍事島嶼」,希望能吸引百萬陸客登島旅遊。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決心堡同親愛堡.也是一個小伏地堡.卻有動人標語..

 



決心堡入口標語: 實實在在坦坦白白的做人  高高興興活活潑潑的生活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名為''親愛堡''.上有一國徽加國旗顏色三橫槓..

 

 

入口有一門聯標語: 革命的事業最神聖  革命的情感最親切..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一個不起眼的老碉堡.編號南01-0158.應該是四十年代金南守備區的代號..

 



 

上面一個步兵徽章.下有標語: 勿忘大陸失敗慘痛教訓..這標語在雙乳山坑道也見過..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陽宅在駐軍高峰時期是非常繁榮的.各種娛樂設施林立.金東官兵休假都在此地.目前從老照片還可想像其中的熱鬧程度.僅存金東電影院可以供人憑弔.一些軍事標語都在解嚴時被軍方打掉或是塗銷.我花了多次紀錄才把標語找齊..

 

陽宅著名的中正台.也就是以前的司令台吧..

 



繁華時期的一些官兵休閒設施.當然不敵駐軍的減少.紛紛凋零.這裡的831.電影院也是如此..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關於國軍雪曼戰車在台灣的記錄並不多.所以看看照片了阿..

 

國軍一台雪曼.好像是維修車? 通過西螺大橋.. 

 

在閱兵大典通過總統府前的雪曼戰車..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轉貼2013/2/3金門日報網站: 老兵故事館開幕金門觀光添新亮點    記者陳麗妤/金沙報導


金門植物園區又添生力軍-老兵故事館,昨日以別開生面方式開館,象徵為金門獨特的軍事體驗揭幕。縣長李沃士表示,老兵故事館代表一份感恩,也為地方建構戰地政務的史實跨出一步,期盼逐步努力催生軍事博物館。老兵代表陳鎮湘立委也表示,金門不必和廈門比,他願意與各界一起努力打造金門成為戰地公園島,也呼籲所有軍友踴躍奉獻手邊關於金門的軍事資源。


老兵故事館乃整建活化閒置多年的擎天水廠管制站而成,昨日上午舉辦開幕儀式,縣長李沃士、老兵代表也是立法委員陳鎮湘、縣籍立委楊應雄、議長王再生、議員蔡水游、陳滄江、金防部政戰主任蔡承棟、縣府建設處處長葉媚媚、林務所所長楊慧明等,用「BB槍」擊破懸掛於高空中的氣球,以氣球爆破的聲音象徵當年的子彈爆裂聲響,正式為金門特有的軍事體驗揭開序幕。


縣長李沃士表示,金門發展迄今,要感謝過去戍守在金門的每一位將士官兵的付出,老兵故事館代表一份感恩,感謝所有官兵用青春歲月,流血流汗為金門留下彌足珍貴的軍事資產,一人一棵樹也造就金門現今斐然的綠化成績,更重要的是為金門民生經濟帶來榮景。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位於島東部的小村落浯坑.以前也駐軍甚多.不過現在僅存一幅標語.目前還保存完整!

 

這幅是''效忠領袖''.據村民表示還有多幅標語.不過在修繕中已塗掉..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金城位於金門西半島.市政府機關所在.以前防衛司令部也設於西半島.不過在劉玉章時期遷到太武山.不過此地是居民市集所在.南北貨街要在此辦理..以下影像都是八二三砲戰或是九三砲戰後.金門城為世界焦點.美國記者到金門所攝影像..

 

這張是八二三時期的城區生活.大部分是官兵走在大街上.而且都戴鋼盔居多.戰地氣息濃厚..日期是民國四十七年十二月七日..這條路是莒光路..

 

 



文章標籤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這裡基本是一個砲兵連營區.聽說也是823號稱第一個反擊的陣地之一.不過現在淪為養牛的場地.營區大致完整.這些照片是去年年初照的.現在應該更加荒廢吧..


營區內立有一石碑.名為''小古崗花園''.立於民國七十七年.由當時部隊長趙振登所書.背後是密密麻麻的名字..旁邊還有一座假山.營造營區就是花園的景觀..



大門位置..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位於尚義高地機場附近的營區.已撥給金門養工處使用.進入營區最大特色是一條戰備道.兩旁有一些營舍..據知以前此處乃金西師某營的兵器連所使用.營區內目前還完整!



以前大門是以砲筒藥包筒所構成!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轉貼金門日報2012/01/03副刊文學: 瓊林戰鬥坑道窺秘     作者蔡清其



民國四十五年,推動金門戰地政務,戰鬥村在編組上,完全是以軍事為主,全村民眾16歲至55歲都納入編制。政府為了讓村莊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總共整建了十二個戰鬥村,而民防坑道也就建構在村莊的地底下,一旦戰爭發生時,這些位於村莊的地下坑道,便轉變為自衛保命的堅固地下堡壘。瓊林戰鬥坑道就是其中之一。


瓊林戰鬥坑道是民國五十七年開挖的,由瓊林民防自衛隊員挖掘泥土洞,每隔20公尺先挖一水井,在深6公尺處,每人分配挖掘5公尺,使用十字鎬、三齒、鋤頭、圓鍬、畚箕等工具,非常辛苦。當時由村莊的民防青壯年男丁負責挖掘,至今大家還記憶深刻,終身難忘。


民國六十五年,規劃準備灌水泥保固;民國六十七年,開始實施整建;民國六十八年完工,才有今日四通八達的瓊林地下戰鬥坑道。坑道以指揮所為中心,總長度為1413公尺,高度為2公尺,離地面六公尺。主坑道的寬度1.2公尺,可供二人通行,支坑道的寬度0.8公尺,只能供一人通行。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