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陳長志    2010/1/11  金門日報 




   金門,自解除戒嚴以來,觀光、旅遊成了島嶼發展的重要方向,也讓觀光旅遊業的產值,成了僅次於金門酒廠及營造業的第三大產業。金酒,為縣營第一大產業,而營造業的產值,也幾乎全來自公共建設的預算,其產業生產力,來源於公部門的挹注,幾乎不受景氣影響。反觀以民間資金為主的觀光旅遊業,在面對經濟消退及整體旅遊環境蕭條的同時,僅能勉強維持現況,也無力創造更大的經濟規模。




   於是,在「發展觀光」這個議題的後面,讓我們不得不加上一個問號,這個問號代表著金門朝向觀光發展以來,存在著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其中一項隱含著另一個問號:遊客為何來了不想再來?是金門太小,三兩下玩完,還是金門吸引遊客的誘因消失,當中包括了觀光資源的毀壞,以及觀光設施的過當或不足。



   首先,金門向來以閩南文化、戰役史蹟、生態景觀為觀光發展的訴求。然而,古蹟、歷史建築除自然毀壞外,新修者幾乎是以「修一棟、壞一棟」的速度在消逝,不信看看慈德宮修復前後、看看東溪鄭氏家廟外,那兩根活生生像外太空來的探照燈柱……。



   此外,真實的戰役史蹟,幾近毀壞。所謂戰地的景觀或氛圍,早已遠去。當兩岸人民可以自由往來的今日,透過高倍望遠鏡眺望對岸的吸引力,還有多少?十字路口的反空降堡,以交通安全為由,一一拆除;迷彩的伏地堡上面,搞出個奇特高粱酒瓶,更是對戰地景觀整體的傷害。於是只能飲鴆止渴的方式,將尚未開放觀光的戰地資源,納入觀光體系之內,如擎天廳、獅山砲陣地等,有一天當這些未開放的戰地景點都開放了呢?那麼金門的戰地史蹟資源,還剩下什麼?
生態景觀也逐漸為過度的人工設施,而產生不協調。以一個「發展觀光」的小島而言,文化、生態量體,本就淺薄的情況之下,任何一個人文史蹟、生態景觀的破壞或消逝,對整體的觀光資源都是重大的損失。



   其次,在觀光設施方面,作為遊客出入口的尚義機場及水頭碼頭,便是觀光發展的最大敗筆!每年春節、霧季免不了登上全國媒體的遊客、鄉親待機場面,新近更動的機場入境,所造成動線的混亂,這些相信許多鄉親已有親身體驗。



   尚義機場如此,作為小三通轉運站的水頭碼頭,每年破百萬轉運人次的重要出入口的場所。其他姑且不論,單就港務大樓外觀而言,船形的外觀後面,跑出個閩南馬背式的風雨走廊,旁邊又突出個鐵皮遮棚,只能以「疊床架屋,荒腔走板」評之。當然這些都可能是考量小三通轉運人口,及提升旅遊服務設施等因素,而一再擴充的結果。但這樣的結果,除了景觀上的不協調外,也從側面凸顯了金門在發展觀光的道路上,整體的規劃能力有待進一步地提升。



   近年來,金門以每年一百億上下的歲出預算,全力建設金門,這麼多年來,金門提升了嗎?改變了嗎?如果今日的金門人,依然不能正視這些珍貴文化資產、生態景觀,正以無以復加速度消逝的事實,並起而維護、保存。依舊盲目相信:建設等於發展、大建設等於大發展的口號,那麼金門發展觀光或者未來的道路,可能也就僅止於此:建設一堆,但是原地踏步,最終不過淪為人來人往的巨大橋墩而已!


出自金門日報網站: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77048&PageType=0&Language=0&CategoryID=13&DepartmentID=&Keyword=


希望越來越多人出來呼籲..因為破壞的速度真是太快了...一旦被剷除要重新復原已不可能..一個以標榜戰地特色做為觀光的島嶼...卻不斷以各種理由藉口拆除所謂戰地景觀..是讚令人費解搖頭..


我不知道戰地遺跡如果消逝..還有啥麼吸引觀光客來金門...當一個觀光客到金門..看不到反空降樁..看不到矗立的碉堡..看不到牆上烽火標語.等等...說這裡曾經歷經過多次戰役..曾經駐軍十幾萬..曾經是所謂的前線戰地.........你相信嗎?


軌條砦.反空降樁.雷區.碉堡.標語...金門軍事史跡的保存比去建一座軍事博物館更值得!!..對於過去兩岸軍事對峙時期所建設的景物是否要給與更多的關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