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戰備..一切都是戰爭造成的..坑道都是為戰爭準備的....保存戰力於地下在金門不是口號喔...因此也有地下金門的美譽...
九宮坑道又稱四維坑道介於九宮與羅厝之間的海岸狎角..由花崗岩構成..是因應戰時重要的運補碼頭....是考量在戰爭時..露天在沙灘上進行運補..毫無掩護..恐受對岸砲火轟擊..
因此..為了避免人員物資的重大損失..於是建造一條從海上直達腹內的水道..以減少暴露在敵火的威脅...
主坑道的入口處..從坑道內可以看到大金門的水頭...也是運補小金的主要碼頭..
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是最好的寫照...
可見當時國軍如何克服重重險阻炸開岩盤..不計血汗地開鑿堅硬的花崗岩....處處讓人深刻感受到當時官兵開鑿坑道的辛苦...
入口處...共有四個出海口..主水道長780公尺..係於823砲戰後..當初司令官因應全島戰備工事地下化而開鑿..於民國54年完工使用..是血和淚的代表...
由於要考量船隻進行運補的機動性與便利性..因此必須多開支道以供船隻迴轉...
而貫穿整個花崗岩盤的九宮坑道.最寬處有15公尺..高大約11.5公尺..
坑道整體大約呈丁字型...總計有5個副坑道及4個出入口...
真是海中懸日月..洞裡擁乾坤..不知裡面還有什麼..
另一個支道...
當時這些坑道都是土法煉鋼的方式開鑿的...都是先用炸藥炸開..再由人工一塊塊搬出..人命損傷自是無法避免
...
這裡展示的開鑿士兵雕像與開鑿工具..讓人感受人定勝天的毅力..在今日的我們是無法理解的吧...比不當管教還嚴重
..
坑道內是嚴禁煙火的..
坑道南邊出口..羅厝漁港坑道口..
在欣賞完坑道鬼斧神工之後..出口一片豁然開朗..感謝前輩們的辛勞才有今日阿..
走回九宮靠到一個類似小砲堡的建築
一個坑道..這應該是很久了...
一個水泥做的步兵科標誌?
一個國徽...不認真看還真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