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呂厝往鶯山廟途中出土一古老碉堡.應該是民國四十到五十年的產物.那個時代建的碉堡才會弄上一些文字及徽章..
入口門楣上中間是一個國徽.旁有文字為水泥浮雕字體.右邊''辨生死''可以清晰看見.左邊只剩一個''重''字.所以應該是''重氣節''才對..
裏頭一梅花標誌外.下為儲水池..裡面為一三射口之碉堡..
近期在呂厝往鶯山廟途中出土一古老碉堡.應該是民國四十到五十年的產物.那個時代建的碉堡才會弄上一些文字及徽章..
入口門楣上中間是一個國徽.旁有文字為水泥浮雕字體.右邊''辨生死''可以清晰看見.左邊只剩一個''重''字.所以應該是''重氣節''才對..
裏頭一梅花標誌外.下為儲水池..裡面為一三射口之碉堡..
外於山外村的這棟陳期宰洋樓.民國38年十二兵團十八軍軍部曾駐於此..後來又改為山外招待所.名為中國軍人之友社金門招待所.後來迎賓館啟用就沒落了..
山外村目前遺留牆上標語多處.不仔細找還真找不太完全.問人或是看資料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有強哥陪伴..位於洋樓前方的兩棟閩南建偉建築背後就書有標語..
轉貼2012/09/06金門日報副刊文學: 筆墨飄香寫人間─溫仕忠 作者寒玉
民國十五年七月,出生廣東博羅縣麻陂鎮的溫仕忠,家有四兄弟,他排行老二,下有兩個妹妹,雙親雖種田,孕育孩子飄筆香,竭盡全力來培養,並要他出外見世面。
叔祖溫子純,是國父革命軍的大隊長,革命成功之後升團長;祖父與父親,亦是國父革命軍的一員。國父十次革命,祖父及父親在第三次及第五次均參與惠州之役。
轉貼金門日報社2012/08/30副刊文學: 淒風苦雨在人間 作者寒玉
家中無田產,雙親受雇他人家中去種田,日子過得很清苦,未料雪上又加霜,一家支柱的父親突然驟逝,留下母親與兄弟二人自食其力。
慘澹的歲月很多年,家庭經濟沒好轉,長兄如父的尹耀田,一心只想求改善,減輕慈母的負擔、培養小弟有前程,以慰在天之靈的父親。
十五歲喪父,二十二歲適逢抽壯丁,兩兄弟、二抽一,尹耀田成了解放軍,民國三十五年去當兵,短期受訓後、每員配備五發子彈及一枚手榴彈,即讓他們上戰場。
山西村位於寨子山下.旁邊又是美人山.獅山等小山.自國軍駐軍以來.就是軍事重鎮! 各個高地砲兵林立.坑道錯綜.美人山也是當時金東師美人山旅所在.在軍駐民宅時期.山西村也是住滿國軍.從一些殘存標語可知.
''新速實簡'' 不好照.前方有一棟兩層建築..
蔡厝位於太武山中央坑道一處出口附近.是屬於平原的地形.當時有一條高陽戰備道通過.兩側反空降堡林立.也是金門戰車部隊駐地附近.目前都還有駐軍! 不過現在民宅標語僅剩一處就在蔡氏家廟的左側..
標語為圓型水泥座底再用油漆書寫的方式.
黃色油漆上書有 ''反共抗俄'' 標語..
轉貼2012/8/23金門日報網站: 副司令官劉鼎漢回憶錄付梓 記者張建騰/特稿報導
胡璉將軍與劉鼎漢將軍..
「你們安在?」「不必回覆,我已見到你們反擊的砲彈,長虹破空,落至彼岸……。」
紀念823砲戰老照片展: 砲戰中的國軍155mm榴砲
當時國軍以八萬餘人戍守金門.兩個師駐守馬祖.另外一個師在台灣集結.隨時準備增援金門!民國47年砲戰前.金門當面敵我砲兵相差懸殊.共軍砲兵計3個師.1個團.高砲二個團及軍師砲兵約5.6百門.主力部屬在廈門.蓮河.大嶝及圍頭等地(國防部史編局-美軍在華工作概要協防之部)..
我砲兵在金門錦155加砲20門.155榴砲36門.105榴砲16門.另90高砲一個連.總數約76門.(師砲兵105榴砲未直接參戰)?這點應該有異議.據老兵回憶應該是有參戰的..可見當時反砲戰主力除了155加砲外.就是155榴砲!
圖為當時佈署在金門的155榴砲.此種砲歷經大大小小砲戰.官兵正在加緊練習!
紀念823砲戰老照片展: 俄製砲彈火砲.
當時一名國軍向媒體展示''蘇聯製''的砲彈.這些砲彈是從大陸方面打過來的.可見當時蘇聯也支援中共作戰..根據劉安祺訪談紀錄:他們把共軍打來的砲彈收集起來.像一座小山.賣給當時唐榮鐵工廠.賣了台幣七百多萬.可見砲彈的數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823砲戰紀念日.這場砲戰對金門影響甚深.本人致力於收集與購買老照片.希望藉此分享給眾多格友.這些都是當時美國新聞媒體的照片.所呈現的角度自然和國內不太一樣.也不會千篇一律.希望能呈現砲戰的真實面.所未有圖有真相..以後陸續有老照片加入會隨時更動!
以一張國軍105榴砲反擊照片作為引導.砲兵是砲戰中的主角.他們傷亡巨大.卻也屹立不搖.隨著美援大口徑火砲的加入.終能轉劣勢為勝利..